出访小结
台湾大叶大学出访总结
于振杰 康海燕
2015年9月14日,我校21名赴台交流学生前往大叶大学开展一学期的交流。作为带队老师在为期一周的交流中,我们参与并开展学生住宿安排、学生见面会、选课、专业课程交流、学生事务管理沟通等事宜。此次赴台交流活动虽然短暂,但收获颇丰。通过本次交流,本人了解了大叶大学的概况,与专业老师探讨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特色师徒制、书院制,体验了大叶大学的校园生活。
一、大叶大学的概况
该校创校1990年3月,旨在建立一所德国式工业大学,以理论与实务并重、人文与科技整合的理念,透过师徒传承与产学合作的作法,培育具有创意的专业人才。大叶大学目前有工学、设计暨艺术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生物科技暨踪源学院、观光餐旅学院及护理暨健康学院七大学院,师生近一万二千人。

图1:大叶大学办学理念等
二、专业能力导向和职业发展导向
以企业管理系为例。该校的企业管理系有专任教师13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助理教授3人,兼任讲师13人。行政人员编制为2员。该系的组织架构如下:

图2:企业管理系的组织架构
(一)大叶大学企业管理系的专业能力课程地图如下:

图3:大叶大学企业管理系的专业能力导向课程地图
(二)大叶大学企业管理系的职涯发展导向地图

图4:企业管理系的专业能力导向之课程地图
企业管理系的专业能力导向之课程地图,和职业发展导向之课程地图对我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有参考价值。
大叶大学企业管理系表示希望与我校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
三、师徒传承
该校的特色-德国式师徒制度,以德国工业的师徒传承精神来教育学生,欲培养学生成为手脑并用、敬业乐群的人。本科生进校后,学校会为每名学生安排一位专业课教师担任其师傅,师傅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师傅的主要职责是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业,每位教师大概会担任20名同学的师傅,这20名同学既有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也有大三大四的学长。师傅和徒弟组成一个大家族,如王学铭副教授和他的徒弟们简称“王学铭家族”。大一同学的生活学业问题可首先咨询大二的学长,大二学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咨询大三的学长,大三的学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咨询大四的学长,如果问题还不能解决,则可以咨询师傅。为方便师傅和徒弟联络感情,学校每个月给每位师傅按人头拨60台币(折合12元人民币)活动经费。学校完全信任师傅,由师傅支配这笔经费,不需要提供任何形式的证明。据大叶老师的介绍,他们通常用这笔经费请学生吃饭,因为吃饭的形式学生比较喜欢。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们自我管理能力,又加深了同学们之间、师傅和徒弟之间的感情。师傅带徒弟的制度自大叶大学创立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5:企管系徐主任正在欢迎我院同学赴大叶大学进修

图6:赴大叶大学交流管理学院师生合影

图7:大叶大学国际交流处陈执行长正在介绍大叶大学概况

图8:大叶大学教师与我校教师合影留念
四、书院制度
大叶大学以培养“肯学”“肯做”“肯付出”“肯负责”的学生为基本理念,并成立“四肯书院”来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
大叶“四肯书院”的实施制度是以普及式为主,定期举办各项活动,营造具品德气氛之校园文化与生活学习圈,充实学生课后的生活学习,展现大叶校园非正式课程学习的独特样貌,结合空间、活动、社群、机制等元素,涵育学生具备四肯态度,培养学生全人素养,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四肯书院”为发展四肯教育并协助推动书院各项事务,特别成立书院推动委员会,负责营造具有四肯素养的住学环境,拟定四肯教育相关之活动与讲座,融入点线面的教育环节。同时,遴选书院导师与成立“四肯书院”自治会,由书院导师带着书院生实际参与书院的活动规划与书院的自治管理。再者,书院的推动除了着重学习环境空间的打造之外,并结合自我探索、人际互动、社会关怀、全球思考等全人成长活动,建构各类参与式实践社群,贯彻四肯教育之理念与实践。以下是“四肯书院”具体的推动与实践作法。
肯学-自我探索
建置优质空间,营造肯学氛围
“四肯书院”位于学生住宿区,内部设有多功能教室、阅览室、交谊厅及会客室等空间,并搭配举办多元丰富的活动;同时结合陆续完成的各学院自学中心之设置,提供学生在校园内充分的讨论学习空间及学习氛围,涵育学生肯学的态度。
全人成长活动,带动肯学意愿
“四肯书院”推动自我探索、人际互动、社会关怀、全球思考等全人成长活动,带动学生学习意愿。例如:提供心灵瑜珈课程,带动学生乐于促进自我身心健康;提供书院自治干部培训课程、规划卡内基人际沟通课程,带动学生学习人际互动。
肯做-人际互动
培育书院干部,担任肯做种子
2012年“四肯书院”自治会学生社团正式成立,书院自治会干部与成员成为参与书院活动与书院自治管理的四肯种子,运用世界咖啡馆技巧进行团队学习,在书院导师指导下,从一开始的参与规划进而到自主规划活动,培养书院自治干部成为具四肯态度且能影响他人的社群领导人。
动手实作发挥创意,养成肯做态度
书院为发展学生创意、创新与创业的三创能力,已连续两年推动创意手作微型创业班课程,并邀请小区创意手作师资,带领学生从实作中发挥创意与完成作品,藉以建立自信心与成就感,进而养成学生肯做的学习态度。2013年手作概念除了原有的短期实作课程之外,更进一步发展为创意—创新—创业实践社群,由书院导师带领书院成员,从文创园区校外参访中感受创意创新元素,从创意市集摆摊中体验创业实战,并从手作物品分享弱势机构的过程中,发现肯做也能启动关怀他人的力量。
肯付出-社会关怀
倾听志工经验,分享肯付出感动
“四肯书院”投入社会关怀的行动,乃采用参考志工服务经验,分享关怀弱势的生命感动策略;除了举办名人讲座分享国际志工的感动经验之外,并且邀请大叶青年志工团成员分享寒暑假担任海外志工的感动故事;运用他人海外志工服务经验,影响书院成员感受到担任志工所获得之内在喜悦与感动,认识到志工经验所学习到的问题解决与团队合作能力,在书院成员心中栽下肯付出的种子。
推动实践社群,展开肯付出行动
书院采用实践社群的方式,由书院导师带领书院成员投入志工服务行动。其次,推动学辅志工实践社群,结合学辅组辅导老师、班级辅导股长及相关同学,接受助人培训课程后,投入校外助人机构与身心障碍庇护工场的参访,与身心障碍工作者一起互动工作。最后,书院自治会成员组成的社会关怀实践社群,投入南投仁爱之家育幼院社会关怀活动,落实书院四肯精神。
肯负责-全球思考
学习环境永续,培训肯负责志工
为推动绿色环境永续教育主题,2013年11月,大叶“四肯书院”结合书院导师及荒野保护协会老师,推动绿色大学导览志工培训课程,为大叶“四肯书院”培育环境永续教育导览志工;未来导览志工能实际参与解说大叶绿色大学校园导览活动,介绍环境永续发展上所做的努力,藉此推广环境永续教育。
推动实践社群,养成肯负责态度
“四肯书院”采用实践社群的方式,由书院导师带领书院成员投入为自己身心健康负责、为自己能力与态度的养成负责、为社会发展与弱势关怀负责、为环境永续发展负责等实践行动,目前共已推动身心健康、学辅志工、创意创新创业、志工服务、环境永续、拓展国际视野等六大社群,未来并将规划四肯达人认证制度,作为肯为自己四肯态度负责的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