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普顿⼤学学习⼩结——李尚姝
为期两周的北安普顿大学暑期研学之旅,在充满收获与不舍的情绪中落下帷幕。这段时间不仅让我近距离感受了英国高等教育的独特魅力,还深刻体会了中英文化的异同与碰撞。在丰富的课程学习、文化体验以及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中,我不仅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学术能力,也增进了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这段旅程,从初到英国的新奇与期待,到离开时的眷恋与成长,每一步都满是珍贵体验。它让我跳出熟悉的环境,以亲身探索的方式,触摸中英文化与教育的差异,在交流与观察里拓宽视野,收获知识与成长。
在北安普顿大学的课堂上,我直观感受到了与国内高校明显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首先,英国大学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而非单纯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堂上,老师不仅教语言知识,还融入大量文化对比内容。比如探讨大学教育时,我们深入挖掘中英大学差异:英国大学强调“学术自主”,学生从选课到研究方向,自主决策权更大,课程设置也更贴近实际行业需求,注重培养独立思考与实践应用能力;在英语语言文化课及 UON 课堂中,互动式教学贯穿始终。以英语语言文化课为例,教师围绕中英语言背后的文化逻辑展开教学,抛出“中英词汇差异反映的文化侧重”等议题,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组研讨。课堂上,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协作空间极大,大家从词汇起源追溯到文化场景,再延伸至日常交流习惯,在思维碰撞中深化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解。课程内容贴近实际应用场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模拟“中英文化交流活动策划”,要求运用所学语言文化知识,考虑双方文化习惯差异完成方案,这与国内 大 学部分课程侧重知识体系构建、理论推导形成对比。
对比国内大学教育,在基础学科夯实、知识系统性传授方面有显著优势,为学生搭建扎实知识框架,但在实践导向课程占比、学生自主决策权赋予上,可借鉴英国高校经验。此次课程体验,让我明晰中英高校教育差异,也看到人才培养模式的互补性,为探索更适配时代需求的教育路径提供思考。国内大学在基础学科夯实、知识体系构建上更具优势,课程围绕系统知识传授展开,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实践与自主学习引导。这种对比,让我们对不同教育模式的理解从表面认知,深化到对背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此外,北安普顿大学的课程设计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课程中不仅有丰富的案例分析、小组项目,还有模拟实验和现场考察等多样化的教学环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除了学术学习,本次研学还安排了英国传统下午茶体验,这让我对英国文化有了更生动、具体的认识。英国下午茶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社交礼
仪和生活方式。
在专门的茶室中,我们品尝了多种经典英式茶饮,如伯爵茶、红茶以及搭配的司康饼、三明治和甜点。整个过程讲究仪式感,从茶具的摆放到泡茶的时间,都体现出英国人对生活细节的重视。相比之下,中国的下午茶文化更侧重茶艺的表现和茶叶本身的品质,例如功夫茶和绿茶的冲泡讲究。而英国下午茶则更强调放松、社交和享受食物的多样性。
这次体验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两国文化差异,更让我体会到文化背后的生活哲学:英国下午茶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缓解压力的时间,而中国茶文化则体现对自然和传统的敬畏与传承。
周末及第二周的城市参观,带我们走出校园,触摸英国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脉络。莎士比亚小镇,古老建筑的砖石上还留着岁月打磨的痕迹,静静诉说着文学巨匠的往昔,街头小店摆满与莎翁相关的文创,从经典台词书签到戏剧角色摆件,浓厚的文化传承氛围扑面而来;牛津大学之行,漫步在充满历史感的学院间,哥特式尖顶与斑驳石墙间藏着百年学术故事,与师生交流时,能真切感受到顶尖学府的学术沉淀与自由包容的学术氛围;伦敦游览,从大本钟沉稳的钟声到伦敦眼转动的现代韵律,从经典地标到街头不同肤色人群的笑语,多元文化在此碰撞,全方位体验国际大都市的魅力;伯明翰市中心购物游览,则聚焦现代商业与市民生活,商场里本土品牌与国际大牌相映成趣,市集上新鲜果蔬与手工艺品透着生活气息,对比国内城市商圈,相似的繁华里又藏着因消费习惯、文化背景差异带来的不同“烟火气”。每到一处,我们用镜头和文字记录,还随机对当地居民、游客做小采访,听他们讲对城市的热爱、对文化的理解,无论是老人回忆小镇往事,还是年轻人分享生活感悟,这些鲜活的声音,都让我们的文化认知不再停留于书本,变得真实可感。
两周研学,是知识学习与文化浸润的深度旅程。教育认知上,明晰中英高校差异与互补,为探索教育创新路径提供参照;文化理解上,体会两国文化在生活场景的独特表达,明白文化因土壤而生、因交流而活;交流实践上,提升跨文化沟通素养,掌握理解差异、换位思考的交流技巧。
未来我计划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结合中英两国教育的优点,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也希望有机会继续参与类似的国际交流项目,拓宽国际视野,积累更多实践经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我希望将这次研学中学到的文化理解和沟通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未来,我将把所学所悟融入学习生活,持续关注国际教育、文化动态。在学习中,尝试借鉴英国高校实践导向教学方法,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在文化交流中,以开放心态讲述中国故事,也倾听世界声音,促进文化互鉴;在个人成长上,以此次研学培养的国际视野、包容心态,适应全球化浪潮,努力成长为具备文化理解力与交流能力的个体,让研学价值在个人发展与文化交流事业中持续释放,为构建更包容多元的交流环境添砖加瓦,助力跨越文化山海,共筑理解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