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st your password?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北安普顿大学学习小结——梁彧宁

从我拿到签证的那一刻起,我就对这段旅程充满了向往。当透过飞机的舷窗见到不列颠岛的模糊轮廓时,我知道,这场为期两周的北安普顿大学交流之旅正轻轻叩开我人生里从未有过的疆域。从悠闲安静的北安普顿这座小城开始,我们的足迹延伸向更远的风景——伦敦的塔桥横跨泰晤士河,街头艺人的琴声混着大本钟的回响;伯明翰的街区布满涂鸦,老厂房爬满藤蔓;莎士比亚小镇的屋檐鲜花点缀,石板路上映着斑驳树影;华威城堡的城墙内回荡中世纪的传说,蜡像演绎着过去;剑桥的柔波晃着书影,撑篙人划过,惊起康河的涟漪;牛津的窗棂嵌着智慧,图书馆的灯光映着学子的身影。

先来说说在北安普顿的生活吧。来到这边的第一天,下飞机后经过漫长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北安普顿,进行简单的收拾之后,我们来到了北安普顿博物馆,踏入馆内,皮革展区宛如一条时光回廊,静静诉说着这座城市与皮革的不解之缘。其历史可追溯至撒克逊时期晚期,从那时起,皮革制作工艺便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场馆内有不少新奇的展品由可回收物组合而成,例如各种瓶盖拼接而成的鱼,废纸粘合成的柯基小狗。

随后我们来到了学校附近的巨大超市购买生活用品以及晚饭食材,这也是我第一次直面英国的物价,可能我平时在中国也不怎么逛超市,许多商品的价格都超出了预期,尤其是新鲜蔬果区的标价,总让我下意识地换算成人民币反复确认。再加上全英文的包装(包装上的字因为字母太多显得小且拥挤)和介绍让我无法立刻辨别,总而言之是进行了一段较为痛苦的超市之旅,但是在朋友的努力下也收获了一些好吃的食物,第一次在国外结账也是一项挑战,“Sorry”和“Think you”也变成了口头禅,好在最后我们成功的完成了支付并在后续的生活中越来越熟练。刚走出超市玻璃,英国的晴天就猝不及防的铺展在眼前,天空像被水洗过的靛青,浓得化不开,沉甸甸地压在头顶,低低的云絮像揉皱的棉絮,厚实得仿佛伸手就能攥住一把,在这之后我就爱上了英国的晴天。

从第一周的周一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了跟随外教学习的阶段。全英语小班授课的模式让每个人都能获得与外教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能站在台前进行讲演,充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第一天的课程在轻松的互动中展开。我们先和老师做了简单交流,话题围绕学习环境的适应、师生间的期待以及同学间的相处展开。随后,老师特意安排了互动环节:让我们在教室里主动找陌生同学用英语闲聊,在一来一往的对话中完成初步认识。最后我们被分成五个小组,接到了一项特别任务——用一周时间合作制作一支 vlog。经过小组讨论,我们敲定了 vlog 的部分板块:抵达篇(记录上下飞机的瞬间与沿途风景)、校园日常篇(包含课堂展示、便利店采购、自助洗衣等生活片段)、北安普顿印象篇(收录博物馆见闻、街景随拍、教堂掠影与个人留影)、下午茶体验篇、出游篇,最后以体验感悟篇收尾,记录这段时光里的成长与收获。

接下来我们我们每天的课程都有不同的专题进行学习。

一、中国与英国不同的大学制度

中国大学多为公立,由国家主导,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专业设置注重综合性与国家需求,凭高考录取,本科通常四年。英国大学体系多元,公立校资金部分来自政府和社会,本科三年,侧重专业教育,录取除成绩外还看重个人陈述等,选拔综合型人才。

二、中英茶文化的区别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品类丰富,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道工序讲究,从温杯、投茶、注水到品茗,每一步都蕴含着对自然、礼仪与心境的追求,体现出中国人崇尚的 “和、静、怡、真” 理念,品茶常与修身养性、社交雅集紧密相连。英国茶文化则以下午茶闻名,起源于 19 世纪贵族阶层为填补晚餐前漫长空档的需求。英式茶多为拼配茶,英国人饮茶时习惯加入牛奶和糖,搭配精致的点心,如司康饼、三明治和蛋糕,更强调社交氛围与享受过程,是忙碌生活中的一种惬意放松方式。

三、英国的组成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如一颗镶嵌在欧洲西部的明珠,独特的组成与深厚文化交织成斑斓画卷。从地理看,它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及诸多小岛构成。大不列颠岛似历史舞台,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在此各展风采;北爱尔兰则为这舞台添了别样韵致。

“Great Britain” 指大不列颠岛,是不列颠群岛的耀眼存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皆坐落于此。往昔 “不列颠” 曾指法国布列塔尼,为区分,此岛称 “大不列颠”,布列塔尼为 “小不列颠”。“The United Kingdom” 更具政治意义,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与北爱尔兰统为一体。

在关于英国组成的课程中,老师布置了课堂展示任务,随机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英国城市,要求介绍其有趣之处、著名建筑以及特色餐饮,让其他小组猜测城市名称。我们小组抽到了牛津。牛津,这座历史名城,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牛津大学,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哥特式、巴洛克式等多种元素,如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的宏伟建筑,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取景地,充满神秘奇幻色彩。

四、不同国家间的习俗

我们小组挑选了格林纳达,一个位于加勒比海的美丽岛国,它有着 “香料之国” 的美誉,岛上盛产肉豆蔻、肉桂、姜黄、香草等多种香料,香料产业在其经济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格林纳达国旗上也有着肉豆蔻的图案。

在服饰方面,日常穿着以轻便的棉质衣物为主,色彩鲜艳,充满热带风情,但在正式场合,人们会身着较为庄重的服装。饮食上,得益于丰富的香料资源,格林纳达的美食充满了独特的风味。其国菜 “油焖” 独具特色,以面包果、椰奶、姜黄、饺子、芋叶和咸鱼、熏鲱鱼或咸牛肉等为原料,在大锅里炖煮而成,姜黄等香料的加入让这道菜香味浓郁。当地的节日也与香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上,人们不仅身着华丽服饰,载歌载舞,还会用香料制作各种特色美食来庆祝,期间诞生的许多新的索卡和卡利普索音乐作品,也充满了浓郁的岛国风情。

在收集了我们需要的资料之后我负责将它们汇总在一张海报上,最终进行汇报,在讲台上我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面红耳赤,紧张到现在可以泰然自若的进行汇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除了用英语专题了解以上内容,还有一些技能的学习,例如 Vlog 制作学习中,老师讲解了诸多要点:画面构图需精心设计,通过背景取舍、光影利用展现层次;转场要自然,依内容选择轻盈或厚重的方式;字幕要清晰准确,不喧宾夺主;配音影响观众共鸣;明确目标受众能让创作更精准;还有建模软件的学习,目前我只能进行简单的脸型捏造,还需要时间进行打磨;最具挑战的是社会实践,能锻炼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老师鼓励我们克服社恐,带着专题上街采访。起初很忐忑,但鼓起勇气后,遇到的人都很友善,耐心用简单英语作答,这滋养了我们的勇气。之后我们快速汇总信息、课堂汇报,还能从容应对老师的临场提问。这种从羞涩到自信的蜕变,让我们体会到突破自我的成长意义。

这段短暂却丰盈的旅程,在我生命里刻下了深深浅浅的印记。它教会我与自己独处,在异国的清晨与黄昏里,看着不同的日出日落;也让我卸下对陌生语言的胆怯,当友善的笑容在眼前铺展时,终于敢用磕绊却真诚的英语对话;那些突如其来的小状况,从迷路时对着地图的茫然,坐反地铁的无奈,遇到火车晚点或停运的慌张,都悄悄磨砺出应对变故的从容;而朝夕相伴的集体生活,也像一束温暖的光——是一起制作、品尝美食的雀跃,共同解决问题陪伴彼此的心安,都在心底酿成新的友谊,纯粹得如同英伦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