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交流总结-徐晶
赴台湾大叶大学交流学习感悟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已经离台一个月,坐在电脑面前,一边敲击键盘,一边回想:从一开始焦躁地等待来台手续的办理,到来台后头一段时间的慢慢适应与探索,再到学习生活慢慢上正轨、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四出体验风土人情,一直到最后与在台湾的老师和朋友们依依不舍的聚会与道别,在台湾的四个多月给我留下了数不尽的难忘回忆,岂是一篇短短的心得体会所能概括的。心存感激,特此感谢前辈们传授的经验、热心的台湾老师同学的帮助和建议。
初到台湾,新鲜和好奇,不言而喻。但与此同时,接踵而来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想必我的经验与体会对各位后来者大概也还有些用处。这里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心底话,都是自我最真实、最深刻的感悟。
到台湾,我们首当其冲关注的便是校园学习环境和学校周边的生活。毋庸置疑,随后的选课、住宿、课程、社团、用餐、出行……总总的不熟悉,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困扰。但不必担心,其中不乏终南捷径。
从选课而始,选课大都抵台后才在选课系统上正式开始,各自系办的助理会指导你们。当然,最好还是赴台前就关心一下自己到台湾后应选哪些课程,必要的话,跟本学院的教学秘书好好沟通一下转学分的问题,问问选课是否有什么限制。
选课过程分为初选、第二轮复选、开学后的加签等好几个步骤,甚至直到期中考试后还可以选择性地放弃修读之前选择的课程之其中一门,这些均是通过电脑系统进行的。
一般而言,交换生都是需要用加签的形式进行选课的。何为加签?就是备妥相关文件,在课堂上获得老师签字同意,到相关系所办公室登记,就可以选上任何想修习的课程。这是对于交换生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想修读的一些课程,哪怕因为非本专业、人数已满或者没有修先修课程而在系统中无法选上,都可以通过加签的步骤来将自己加入到课程名单中。
经过一两个星期的适应,慢慢的融入台湾的生活模式。学习、观光和生活并行就变得尤为的重要。
就学习而言,总体感觉,台湾大学的上课模式与大陆高校相差无几,大陆生在学习方法上并不需要很急剧的改变,但不同老师也有不同的层次和上课特色。某些特殊的课程会有特别上课形式与评分要求,例如外国老师上课、全英文教学的专业课程;对外考察、设计鉴赏、团队合作、英语表达和搜集整理资料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我认为最为看重的应是团队合作。就我而言,课程有一门是需要团队合作的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训练我们团队合作所产生的一种优势,在其中个人优势是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只有知道共同的目标以及个体的优势分配和权衡,各取所长,充分发挥团队优势,从而得到最大的成功。
交换生在选课上的自由度是非常宽松的,可以选各个系所的课程,广泛接触自己有兴趣的领域。图书馆纸制和电子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规模比绝大多数大陆高校要庞大,是值得好好利用的一笔资源。利用在台湾的日子搜集资料,听取相关老师的意见,开展初步的论文写作,广交台湾的朋友一一不能少。来台湾会有很多时间会花在游玩与交流活动上,恐怕就会懈怠了学业。该何去何从?如何取舍?不学习不行,辜负了父母对不起自己。不游玩不行,枉费了此行抱憾终生。这时候,在限定的时间内有质量完成任务就至关的重要了。做事适时,合理计划。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挤时间”的过程。甚至之前选课阶段的选择搭配在这里也发挥了它的作用。这可讲究“快,精,准”的制胜法门。选课要果断快速,课程要集中精力,从中获益,根据不同的课程应分轻重缓急,准确判断。小小见解,希望有所帮助。但有机会在不太熟悉的环境中自行安排学习计划,编排课程表,挖掘学习资料,与不同领域的老师打交道,这将会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会有多么莫大的帮助。
在台湾,上课课堂气氛通常比较活跃,绝大部分老师没有架子,用平易近人来形容也算贴切,通常课上时常会有相当热烈以至激烈的讨论,课间闲聊也可见老师与同学打成一片。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不同的老师也各是别具一格,各怀本领。对于我们这些大都刚愎自用,桀傲不驯的年轻人们,是一个学习和借鉴的好榜样。老师对于认真与热情的学生也是颇有关照,特别是一些与大陆有广泛交流或有意与大陆学生接触的老师,经常还会带我们四处游玩、聚餐或给予在各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如果恰合与某位老师志趣相投,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对于我们也是受益终生的。
在台湾,各类社团、野营、公益行动、自主旅游、出国旅游与参加国际活动所花的时间远比想象的多,看上去有些“不务正业”。有人会认为这是整天沉缅于娱乐,贪图安逸。但我却不敢苟同。在这种大环境下,不能免俗的我,对台湾学生的“懒散”似曾相识,对台湾学生学识的“匮乏”感同身受。事实上,古人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遵从事实,在实践中探寻唯一的真理。我认为这正是台湾乃至国外与大陆之间最大的差异所在。一直以来, 我对于 “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学习方法是不以为然的。社会在进步,经济在进步,人更需要进步。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宝贵的经验,锻炼出更为全面的能力,敢于表现自我,增强适应能力,增广见闻、强健身心,人生也显得更为丰富多彩。“学”和“玩”的学习方法,动静结合,事半功倍,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当然这并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大陆生的好学上进,博闻强记,辩才出色,具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系统,也是被广为流传,颇为赞赏。因此,两岸学生优劣比较也变得自然而然。窃以为,台湾学生的优点,一些大陆学生未必不具有;大陆学生普遍具有的长处,也不必然是全部台湾学生的短板。大陆生和台湾生所谓优劣,大都各执一词,以偏概全,难以成为全体的代表。其实因为种种因素,大陆生与台湾生在培养能力与发展模式上大相径庭,很难区分孰优孰劣,实质是不分伯仲的。唯独两者能在一起学习生活、良性竞争、友好坦诚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才是我们喜闻乐见的结果。
接着说到游玩,真是一言难尽。来到传说中的宝岛台湾,怎么能错过吃喝玩乐。合理安排时间,兼顾学业。就变成了一门学问。首先在选课的时候就尽量将课程密集安排在三四天内,这样算上周末,一周能够腾出三四天的时间来游览。刚开始属于摸索的阶段,所庆幸的是繁体字还是可以看得懂的。建议先在台北市内逛逛,既看风景又积累出行经验,算是不错的选择。台北亦是一多元化的大都市,各种艺术文化活动,遍布各处的历史文物古迹,相对边远地区的自然风光,还有随处可见的、各种层次的购物、娱乐与饮食地点,能满足各种不同的喜好。总统府及中正纪念堂、国父纪念馆、101大楼周围和信义区主要的商业区、诚品书店、万华龙山寺、淡水、几个主要的夜市(士林、公馆、师大路)等,都是不得不去的地方。让人意犹未尽,念念不忘。至于交通方面,台湾的公交系统算得上四通八达。台铁、高铁和各客运公司是旅行在外必不可免的运输工具,相对于中南部的交通就没有北部那么发达,因此在行程安排与交通的衔接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是自己出去玩的话,上网查时刻表和前人的经验是不可少的步骤。台湾的网络资讯发达,可以很轻易地查到要去的地方的旅游介绍,交通状况,以及别人分享的经验。平心而论,台湾的一些著名旅游点,并非想象中青山绿水,有的甚至“相见不如闻名”。但台湾对人文资源与自然风光的开发保护明显略高一筹,配套设施也普遍比大陆完善,创新优化的理念也无处不在。行走于此,无拘无束,舒适惬意。对于台湾的东海岸和中南部,有着与北部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人文气息。台南的浓重历史文化积淀,垦丁和花莲、宜兰伴山临海,台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南北差异,各有千秋。具体该怎么玩怎么做,就不再赘述了,只要你怀有一颗好奇心,遍地都是宝。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自己的脚去丈量,去发现属于你自己的台湾吧。
在台的收获,点点滴滴,每每感动,远远超乎我的想象。无穷的新鲜感触和意想不到的惊喜充实着我在台湾每一天的生活。有很多事情值得留恋,有很多的瞬间无法忘怀,除了感谢还是感谢。但愿这份情可以传到海峡彼岸,捎去我的思念和祝福。
我的朋友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