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st your password?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国权路院区-贾博亚

英国游学感悟

不知不觉中,英国十几天的游学之旅步入了尾声,记得高中时候就被这古典的英伦文化所吸引,标志性的建筑,身穿正装头戴礼帽打着蝴蝶结的英国绅士,美丽优雅的凯特王妃,美妙绝伦的下午茶,无一不是吸引我喜爱英国的理由,恰好选上了学校的这次游学活动的名额,内心非常的高兴,经过长达十三个小时的飞行时间,终于,在7月30日那天,我们来到了英国

    刚刚步入眼帘的是英国的希思罗机场,七月的英国正处于夏季,但是却与上海的夏天大有不同,当初会以为英国会和此时的上海一样很闷热,谁知道刚到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寒风的凛冽,不禁颤抖一下,担心自己带的衣服不够厚,这个时候,带队的陈霞老师告诉我们,她拿的有厚衣服,我们可以问她去拿,虽然以前并没有和陈霞老师有过很多接触,但是陈霞老师的话让人感觉很温暖,更加觉得我们是一个集体,一定要互相考虑彼此。

    对伦敦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的人非常的好,我们刚下飞机,拖着我们的行李,就在接机口遇到了lucy,lucy真的是特别美丽和古典的英国女孩,笑声非常的好听,她很温柔的告诉我们我们下面的计划是什么,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以及不忘询问我们有没有一些疑问,后来我们就乘上了校方为我们找来的巴士,在巴士上,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建筑,阳光非常的好,让人感觉非常的慵懒,天空特别的蓝,白云也很漂亮,感觉非茶馆干净和清新,有美丽的农田,广阔的草地,还能不时在上面看到一些牛羊在欢跃,感觉是那样的自然、清新,每当在车上看着那广阔无垠的大地,总让人联想着美好的一切。

     第二天我们受到了学校的欢迎,凯瑟琳带领我们去金斯顿大学的一楼去吃早饭,至今还记得我选的那杯酸奶真的是特别的酸,但是这里的水果很好吃,我们还上了英文老师的课,她曾经来到过中国,对中国文化有部分的理解,交流起来非常的愉快,他的教学方式也非常的新颖,跟国内的教学方法很不一样,鼓励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究问题,在接下来的几天中,经过小火车,地铁和公交车的换乘,我们来到了威斯敏斯特的地铁站口,外面阳光非常的好,人也很多,当第一眼直面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哥特式建筑特的屋顶设计以一位仰望着的角度去看仿佛一支中世纪健美骑士手上直直的耸入云霄,在无垠的天穹中传达着神秘、哀婉、崇高的信息。幸运的是,那天遇到了英国的自行车比赛,整个城市充满着比赛的热情,我们有幸看了一会儿比赛,真的非常精彩,选手们一个个都精神昂扬,可以感受到英国人很喜欢运动,这一点,我们应该向应该学习,我们也去了金斯顿的镇上,镇上挺热闹的,对我们来讲,当然是想要逛街啦,体验英国的城镇风情,这里的商品品种繁多,店员也都非常的热情,我深刻的记得,在the body shop 里,为了退税的问题,店员一一的教我们怎样去填表格,还帮我们举例子告诉我们一些我们不懂的概念和区别,一点也不会因为我们不理解就怠慢我们,真的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当我们像她表达歉意和感谢的时候,她说这是她应该做的,或许我们应该学习她这样的心境。美丽的大本钟,伦敦桥,伦敦眼,这些真的当见到的时候,内心充满了震撼,尤其是当大本钟的声音指向12点并发出响声的时候,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祖国,当身在他乡的时候,尤其会想念自己的祖国。想要和祖国分享自己的喜悦。

    下一站,牛津。


从伦敦到牛津鹅卵石路面铺砌的街道,城堡、学校、小镇、农田,满目皆是石材砌建的建筑,或瘦削尖锐、或雄伟壮丽,体现出独特的粗犷沉重又兼带美感。几百年风雨,尖耸的屋顶、罗马式立柱、厚重的城墙、精美的雕塑上满是斑驳,象垂垂老者却仍然苍劲有力。就建筑而言,中西不同的文化和理念决定了建筑形式和材料的差异。简单说西方的建筑史是用石头书写的,中国则是以木头书写的。各有优劣势,砖石易于流芳百世,木质自然和谐却难以存古,风吹日晒会侵蚀它们的容颜,所以时值今日,很多经典的建筑只留存于史籍,遗憾的之余赋予我们无尽的遐想。我们去参观了牛津的简奥斯汀博物馆,感叹历史留下的深刻,感受到了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而任何生命都是有颜色的,牛津大学找不到中国式大学的围栏,让我们更加体验到了外国所追随的那种自由,那种对人性的秉承,漫步在牛津的大学里,看着这些人有的脚步匆匆,有的驻目远视感受文化,校园里图书馆和各种小铺应有尽有,将文化战线的淋漓尽致,不觉感叹,在这样的环境中,怎能不缔造更多的人杰地灵。


英国是吃肉喝牛奶信奉的民族,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建造了叹为观止的哥特尖顶,以尽量高的姿态接近上帝;而强调合一的中国人,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因地制宜、依山造势,适合人居。下一个文化冲击就是食物的冲击,英国人是习惯喝冰水的,当我们去吃饭的时候,如果不是特意叮嘱,一般上到餐桌的水都是含有冰块的,这对我们来说有时候是一个挑战,在学校有校方贴心的帮我们准备的电热水壶,在外面我们也尽量的去体验英国的本土饮食文化,刚到英国,饮食成为适应地道英国生活的第一关。英国人早晨喝凉牛奶,一天三餐大多吃凉食的习惯,让我们有点不适应。不过地道的英餐,就是如此简单而注重营养,而并不太注重数量。早餐的烤面包、果汁、麦片,中餐的三明治、饮料、水果,科学的食物营养与热量搭配,足够一天高强度的体力消耗。体验一个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抛弃本国的事物选择去适应当地的事物,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炸鱼薯,伯爵茶,披萨,三明治,咖啡和布丁,以及各种各样的汉堡,这是我对英国饮食文化的理解。

     海德公园和里士满野鹿公园,在海德公园的匆匆行程,依然感受到了满满的自由文化,草地,小路,坐在草地上欢笑的人们,忽然觉得有时候人们不需要很匆忙的脚步,就在公园里,感受着阳光,体会着轻松的时光,这就是快乐。在里士满野鹿公园的时候,我非常的开心,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离野生的鹿群那么近,而且它们用它们有神的大眼睛看着我们,坐在那里悠闲的吃草,只记得我们小组和陈霞老师那天下午度过了很美好的时光,在草地上很轻松的走着,看着呼啸而过的车辆,老师时刻提醒我们注意安全,那天的夕阳特别的好看,云彩的颜色是我未曾感受过的,在异国他乡又增添了一份美好的回忆。

    在游学过程中,渐渐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信心和主动沟通恰恰是我们最缺乏的,尤其是在人前展现自己的英语口语。这可能也和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无关联,先哲们常说:’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赞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美德,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实在不盛产天才的演说家和辩论者。对此,老师让我们分成小组,并且在课上想办法让我们多做小组讨论,每次安排不同的组合方式,让我们抛弃对已有小伙伴的依赖感,学着和各种各样的朋友打交道。英国的老师上课多以鼓励为主,互动的活动和游戏也很丰富。英国老师会安排看电影学英语的课程,有的还用所见所闻来让大家做英语互动练习。因此大家都能比较好的接受所学知识,更积极地在小组讨论中发言。通过这些,学习到了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胆量,不畏惧去展示自己的才华,积极的融入到不同的文化中去,去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纵观这次游学之旅,脑子里蹦出来的就四个字–满目皆景。雾都不再,蓝天白云处处皆有,唯独建筑,书写着整个英国的历史,给今天的我们提供最美的拍摄题材。想想自己的过节也是,中国充满美学鉴赏的古典园林、北京故 宫古建筑群等,我们也应该好好地去保护区传承。非常感谢一路相伴的老师和各位同学,此次英国之行,让我寻到了志趣相同的小伙伴,缔结了深厚的友谊,也让我感到了为人师表的用心和不易,开拓了自己的视野,让自己可以更好的去感知不同于中国制度的文化,亲身去体会文化差异,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感触的人生经验。让我明白了遇到事情要包容,要充满理解,要有深度的去感知事情去做事情,最后谢谢学校给我这个机会,也感谢陈霞老师的支持和陪伴,希望学校这样的项目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