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访学小结
孟世豪
这四个月在西来大学的交流学习中还是颇有感悟和收获的,也体会到了中美之间一些生活学习方面的不同。
在学习方面,美国的教学方式还是挺自由的,不拘泥于形式感。上课的时候可以自由提问,也不忌讳涉及宗教的问题。老师提倡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身见解,从来不会给一个固定答案,考试内容也更倾向于一些开放性的话题,出题的自由性是很大的。不论我们给出什么样的见解,老师都会鼓励。他们会把学生提出的想法见解一条条写在黑板上,类似于“头脑风暴”的形式。然后把我们的想法和课题结合起来,让我们有新一步的认识。在学习中很多地方也感受到了文化的差异,老师布置的一些阅读里面会牵扯到文化习俗,这对我们中国学生来说还是很生涩吃力的。而且美国课堂的包容性也很大,来自各个国家的学生交集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心得、见解,充满了多元性。在期间我们都讲了好几个ppt,口语能力、专业素养上也提高了不少,发现了他们口语中爱用的词汇、纠正了不少发音。上课形式也很丰富,比如日语课,日语老师为了让我们进一步学好日语,还亲自教我们做寿司、跳日本特色舞蹈,给我们观摩影片。
在生活方面,美国的生活模式、饮食习惯也和中国存在不少差异。都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车辆永远让行人先走,当地人都遵守得很好;这边许多餐饮店都会在晚上7:30之前关门,非常早;每当有人打喷嚏的时候,美国人都会习惯地说一句“Bless You”;每次打的一上车司机都会习惯问心情怎么样,打哪儿来,寒暄一番。在饭店吃饭的时候,会时常问我们饭菜怎么样之类的,吃完饭结账的时候要交服务费和税,账单上都会按比例打出所需服务费、税的价格。在饮食方面真的不敌我们大中国啊,都是油炸食品的感觉,或者就是色拉。学校这里经常会举办派对,基本上每一、两周都有,人文关怀方面做得很好。和当地学生、司机交流的时候也是锻炼口语的好机会。
在这样一个多元的集体中,和别人沟通打交道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反观自身的过程,是一个增强内心包容程度、拓宽思维宽度的过程,怎么样让自己适应这个集体但又不丢失自己的独立标准。所以我最大的感触是如何在一个陌生环境、文化背景下保持一份自己的圆融感,在集体中保持一份“和敬清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