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贝雷出国访学总结
出国留学总结
出国留学总结与反思从2018年9月23日开始,为期半月的赴丹麦参加于2018年10月7日结束了。回顾这半月的留学,感觉既忙碌又充实,感受颇深,收获也颇多。留学期间,收获了紧张,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快乐。虽然时间短,但对留学项目却有不少的认识。在这一段时间里,自己真正感觉到了收获多多,感慨多多。为了以后能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科研和教学现做以下总结。
一、学习心得
交流、学习是我赴丹麦的最大的感受,我相信此行将给我一生以无限的启迪,同时也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件快乐与求知的驿站。整个交流期间和导师交流全部用英语,对外沟通也全部是英语,通过这段时间的强化训练,感觉我的英语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作为辅导员,我知道此次机会非常难得,因此必须倍加珍惜,同时加强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适应环境和学习技术的变化。
二、改革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作为大学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什么?这是我们长期探讨的问题。如果说中国的大学教育强调专业知识本身,即“What”,那么丹麦大学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思辨能力,即“ How”和“Why”。两国教育理念不同,因而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也不同。对此,笔者认为,丹麦教育更多强调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自信心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丹麦学生,个个认为自己都是人才,对任何事情都可以发表一番高见。从课堂表现来看,绝大部分中国留学生甘当默默无闻的听从者,而丹麦学生而更愿意充当高谈阔论的演讲者。丹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自信,一方面源自他们对国家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在于学生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而思辨能力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对此,不少访学教师回国后借鉴丹麦教学理念中的合理成分,结合所在单位学生实际情况,做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教学互动性提高。
长期以来,教师讲授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这一教学方式的优点是教师把所有的知识点在较短时间内全部传授给了学生,然而,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很多时候学生可能没能及时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对知识点理解不到位;学生即便跟上了老师的思维,但往往很难做到对知识点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有怀疑精神。很多老师回国后就此做了很大的教学方式改革,针对不同课程特点,合理设置讲授时间,鼓励学生多讲、多质疑。丹麦学生在上课打断教师的讲授,司空见惯,有时甚至出现教师无法再继续讲的下去的尴尬局面。
2.学生自主性增强。
丹麦高校课堂注重教学互动性的同时,异常重视通过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国内注重期末考试而对平时考核重视不够相比,丹麦大学教师授课十分看重学生的日常表现。日常考核不仅仅包括考勤,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布置大量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阅读量。每学期开学第一堂课,教师们都会布置后续每堂课需要完成的阅读内容。我们不禁要问,海量的阅读材料学生会不会偷工减料?从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认真完成阅读任务。究其原因,在于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让学生不敢心存侥幸对待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比如,教师们通过随堂测试检查学生是不是完成了规定的阅读量,也有一些教师要求写读后感或围绕一个主题演撰写小论文,并以PPT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宣讲,并且就每个学生的读后感或主题宣讲邀请其他学生参与讨论,还有一些教师平常不考核学生的阅读作业是不是如期完成。而通过将阅读材料作为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这一形式让学生不得不老老实实完成所有的阅读任务。与丹麦的学生相比,国内高校的学生普遍感觉比较轻松,课后阅读十分少,很多学生不珍惜大学学习时光,得过且过。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改变目前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我们的教学质量将会有质的飞跃,于学校,于师生,百利无一害。当然,访学还有一些非专业方面的收获,包括感受外国文化,体验外国风土人情等等方面,笔者不再一一赘述。访问学者项目对于绝大部分“本土”教师而言,的确是出国深造的最佳选择之一。访学对于开拓教师国际化视野、提高科研能力以及更新教学理念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国家留学基金委访问学者项目支助力度,提高支助规模,惠及更多的“本土”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