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润名-城市文化创意-夜市
城市文化创意——夜市
上海商学院 楼润明
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台湾,在我心中的台湾印象只停留于课本中的思念之情以及日月潭的旖旎风景。这次借着这个游学机会,终于能够踏上旅途好好的见识一下台湾。从第一节课——快乐背包客开始,每一个老师都给与我们特别深的印象。在教学中之间带入工作经验给与学生想要的知识而不是课本的照本宣读。每堂课都有着老师的精心的准备,三小时的课程十分有趣,让我们沉浸于课堂之中。如果说校内教育课程让我们耳目一新的话,校外课程更加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其中最为让我震惊的是台湾的夜市文化。台湾夜市也许在我心中只停留于一些美食的介绍,而当我置身于夜市之中时会发现以前自己想的太过简单。夜市是台湾民众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更加是观光客的必到之地。在游学期间我们去了三个不同的夜市分别是士林夜市,逢甲夜市以及中商圈夜市。在台湾的夜市中,每一家店铺都有着自己的特色,街道十分干净敞亮,没有游客会乱扔垃圾,甚至沿街路边也很少看到垃圾桶。当垃圾车停留在沿街商铺时,店主们都纷纷将已经分类过的垃圾扔入垃圾箱内。这样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有着商家与政府,商家与游客之间的种种规定以及规范。夜市的管理有些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带着激动和欣喜的心情乘坐上了飞机,离开上海去到693公里以外的台湾。在我心中的台湾一直是一个十分遥远的地方,它是令人向往的,令人思念的,令人憧憬的。台湾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是充满现代感的101大楼,是阿里山的优美风景还是客家人的淳朴稳重?这些我都不知道,只有到了台湾才能有真实感受吧。
下飞机已经是下午四五点,我们如愿见到了接机的老师和小队辅。他们的热情十四天来陪伴着我们,生活、学习中有任何困难以及难题询问他们,他们一定在第一时间回复。一旦他们发现我们在饮食上有任何的不适应,一定第一时间询问我们意见给我们更换食材。贴心的黄老师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我们的想法并且特地为我们找来救生员让我们能在炎炎夏日中能够去游泳池清凉一夏。小队辅利用自己暑假的时间陪伴我们,帮助我们。让我感受最深的也是台湾同胞的热情,不仅仅是老师同学的热情,每一个我在台湾见到的人都有着发自真心的微笑以及一颗时刻帮助别人的心。如果说海底捞的服务员态度是大陆最好的话,那么你进入任何一家台湾的店铺都能得到这样优质的服务。真诚的服务是能够打动人心的,这样的真诚来自服务员,同样的;也来自消费群体的素质。
入台十四天,15堂课程,带我们领略了休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管理课程。上课质量极佳,大叶大学所派出的老师 都是十分有经验的老师,经验指的不仅仅是教学更多的是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从讲课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对演讲内容十分了解,每堂课三小时,一点都不枯燥乏味,老师都十分风趣幽默。例如:快乐背包客这门课程由大叶大学休闲系的林老师授课,她上课的过程中并没有用一些专业的词汇让我们去学习,她更多的讲述了她自己的一些旅游经历,以及使用多种形式来授课比如课前她就放了一首关于旅行意义的歌曲,课程中她由让我们模拟旅游计划告诉我们旅行最重要的是注重旅行的意义,有些旅行是为了让放松心情,有些旅行是为了体验风土人情,像这次的台湾游学是为了学习以及进行两岸交流。课程的最后她讲话筒交与同学,让我们各自介绍我们的家乡或是我们想要去旅行的地方。一堂课三小时内容十分丰富让
不光是校内教学让我们大开眼界,同样的,校外教学让我们体验了许多台湾的风俗人情。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属彩虹眷村和夜市。彩虹眷村起源于住在台中市南屯区岭东科技大学附近有一处旧眷村的八十七岁老荣民黄永阜,因为“无聊”而拿起画笔彩将眷村内的巷弄街道当成了天然的画布,在上头彩绘了各式美丽的彩虹线条与可爱动物,不仅染亮了小村,在网络上引起热烈讨论,更形成一股参访风潮。因他的用色大胆,构图可爱并充满童趣,让到访者有如置身彩虹世界,故网友称此处为“彩虹眷村”。彩虹眷村现在也渐渐的趋近于商业化,我们当天去的时候有十分多的游客。当初台湾政府想要拆迁彩虹眷村时,当地居民联名反对这才保住了今天的彩虹眷村。下图即为彩虹眷村部分房屋照片。
来到夜市后,我们才真正理解了何为夜市。在游学期间我们去了三个不同的夜市分别是士林夜市,逢甲夜市以及中商圈夜市。每一个夜市都有各自的特色。逢甲夜市位于逢甲大学周边,性价比较高,占地面积也比较大,到访游客也是络绎不绝。中商圈夜市较为高档,沿街店铺也较为丰富是我们到访夜市中最大的夜市。士林夜市则是种类繁多,美食街最为有名。夜市是台湾民众生活部分之一,也是游客们最爱去的地方。以士林夜市为例,台湾士林夜市自1909年开始以来,一直发展至今。士林夜市的原型是大学生美食街,后来做出了名气,游客蜂拥而至,但管理问题也越发明显。“路边摊不讲究卫生,垃圾遍地,政府部门很头疼,经常整治。”在一名摊主儿时的记忆中,警察追着小贩跑的景象是家常便饭。最后台北市政府下决心搬迁夜市,规范管理商户。政府要求夜市所有店铺申领执照,纳入政府监管体系,使不少“游击队”转型为“正规军”。在管理方面,政府协助士林夜市成立自治委员会,采取“政府主导、商家自管”的模式。在场所安排上,出资改建老市场,改善了消防等安全问题。搬入在老市场原址修建的地下室市场后,士林夜市完成华丽转型,从自发的市井夜市转变为正规美食广场。上海其实不缺少夜市文化。昌里路夜市、彭浦夜市、铜川路夜市,都深受市民欢迎,但因为堵路、脏乱、扰民、卫生等问题,或在取缔中灰飞烟灭,或在整顿后一蹶不振,或在疏堵两难的纠结中艰难生存。相比之下,同样是草根出身的士林夜市,不仅在一轮轮的整顿中完成正规化转型,现在还成了台北的城市招牌输出他乡,两者境遇的落差可见一斑。在台湾夜市的新转型下,有许多我们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管理部门应当认识到夜市文化形成的合理性,在建立秩序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其原生态的魅力,因势利导、耐心扶持、趋利避害;而夜市的经营者也应认识到,无序发展是一条死路,必须配合管理部门建立夜市规则、完成改造,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夜市要“治理”,不要“处理”。一刀切直接将夜市取缔“处理”掉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不一定是个好方法。对待夜市问题还得要治理。“治理”,要两手抓,城管、卫生、工商、交警等部门联合“治”、夜市摊贩自己“自治”。士林夜市之所以赢得美誉,得益于其成熟的市场管理体系,监管与经营者自治之间的衔接非常好。当地会出台摊贩管理条例,详细规定哪些地方、时间可以摆摊,符合条件的民众必须申请营业执照,3年营业期内若有重大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可以随时取消其资格。平时大部分的日常管理,则交由各夜市的摊主自治委员会,对各摊位食品卫生、垃圾清理等方面的“毛病”进行约束。一些摊位连续数代经营,十分重视品牌和口碑,其举动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个夜市对外的形象。在台湾夜市的借鉴之下,其实上海也可以打造只属于它自己的夜市。上海的摊贩管理模式,多的是政府直接干预,第三方的介入过少。要打造出真正的“上海夜市”,除了政府打开管理思路,更关键的是要有长远的规划理念,在今后的商业项目规划中,为“上海夜市”这样的中低档餐饮预留出发展空间。曾深入研究过摊贩管理的市政协常委屠海鸣指出,摊贩之所以都涌向彭浦夜市,看中的是交通便利带来的人气;没有人气,一些摆摊场所建得再好,摊贩最终还是会流向社区、商业和交通资源集聚区域。可以在闸北、普陀、闵行、嘉定等人口导入区试点,选取几条路段,在特定时段通过封路或开辟街沿等方式来经营夜市。同时,对设摊者进行许可制审核,并鼓励摊主成立自治委员会,协调好商业布局、垃圾分类处理等问题。此外,设立之前必须征询周边社区居民的意见,避免夜市“为建而建”。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生活,学习,台湾文化中,我都有了不少收获。对于台湾这座小岛又有了新的定义,不仅仅只停留于书本的文字中,一个活灵活现的台湾显示在我的面前。无论是台湾的风土人情还是老师的授课方式都让我耳目一新。相信这次的台湾之行是有意义的,为我的大学生活以及人生都填上了闪亮的一笔。希望下次有机会一定再去到台湾与那里的老师和小队辅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