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st your password?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澳门旅游大学酒店管理交换研学报告——田欣

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融的枢纽,其多元包容的城市特质与酒店业的标杆地位,让此次交换研学成为我专业成长与认知突破的重要契机。在这里,多语言、多文化的环境不仅是生活背景更是深化酒店管理认知的鲜活课堂,每一段经历都在重塑我对行业的理解,也为未来职业方向积蓄力量。

澳门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初来乍到,面对满街的茶餐厅、葡国菜和东南亚美食,我们的味蕾仿佛开启了一场“跨国”旅行。有一次,我们在一家店尝试了葡国菜,菜名已经记不太清只记得味道很繽»美味。然而,澳门的物价也让我们有些“肉疼”,一份普通的葡挞就要十几澳门币,一顿正餐下来,人均消费常常超过一百澳门币。为了既能满足味蕾,又能节省开支,我们决定发挥自己的厨艺。我们在当地的菜市场挑选新鲜的食材,尝试制作家乡菜,我们能体会到沈阳、四川、广西三个地区的菜肴,各有各的风味。我们参加了UTM 和其他机构举办的活动–贺年糕点工作坊,我们亲身体验了如何制作年糕、萝卜糕,也了解到了为什么当地人会吃年糕,是寓意着年年高升,老师非常耐心地为我们讲解如何制作,最终做出完美的年糕,同其他没有能参加到此次活动的交换生朋友一同分享,并且回家后,做给家人品尝体验当地文化。

通过参观澳门威尼斯人度假村、永利皇宫及本地特色精品酒店,我深入了解了澳门酒店业“高端度假+文化拣验”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例如,在澳门威尼斯人“贡多拉体验”项目中,我发现酒店将意大利水乡文化与澳门的娱乐属性结合,通过船夫的双语讲解、沿岸的葡式建筑布景,让游客在室内运河中同时感受两种文化魅力;而在本地精品酒店“十六浦索菲特大酒店”我注意到其客房设计融入了岭南骑楼元素,餐饮推出“葡式下午茶+广式点心”的融合套餐-一这种“文化叙事创造情感价值”的思路,让我意识到酒店业并非局限于传统住宿服务,还能通过文化融塚轫合拓展体验边界。这种创新思维为我打开了新视野,在《酒店创新管理》课程的小组作业中,我们提出“澳门非遗+酒店”的合作方案,建议酒店引入杏仁饼制作体验、葡式瓷砖绘画课程,该方案因“贴合本地特色、具备落地性”获得了课程最高分。

半年的澳门交换研学,是一场全方位的专业启蒙与个人成长。从澳门旅游大学的课堂到酒店业的一线实践,从议事亭前地的葡式建筑到官也街的美食香气,每个瞬间都在深化我对酒店管理的认知。这段经历最珍贵的价值,在于它让我打通了“理论学习”与“行业实践”的壁垒–回国后重新翻阅《酒店管理概论》,书中“跨文化服务”“餐饮创新”等曾经抽象的概念,都能与澳门的经历对应起来,形成生动的注解。更重要的是,我养成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思维习惯:如今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时,我会主动思考“这在澳门酒店业是如何应用的”“如何将澳门的经验适配到不同市场”,这种主动联结的学习态度,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展望未来,我将以澳门酒店业的“包容与精致”为标杆-一如澳门的中西融合文化般尊重差异如酒店侍酒服务般精益求精,在酒店管理的职业道路上稳步前行。此次澳门交换研学播下的种子,必将在我的专业生涯中持续生长,助力我成长为兼具全球视野与实践能力的酒店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