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浅论中美文化差异
浅论中美文化差异
内容提要:随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胜利举行,越来越多的国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大国之风和日益强盛的国力,作为西方具有代表性文化的国家美国,与我国的交流也日益亲密,由于历史文化、生活环境、地理位置、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通过文化差异的研究讨论,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从而建立更加友好的关系。
关键词:中美 文化 差异
随着中美双方政治、经济、技术等领域的交流学习,文化作为沟通世界各国的桥梁,自然起着枢纽的作用,只有从差异中了解过去,才能思考今天,规划未来,才能在历史洪流中把握住方向,确保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寻求合作共赢新起点,开创新型大国关系新局面。
在未踏上美国的土地之前,我和大多数国人一样,在脑中对美国勾勒出的大致印象无外乎是那几个固定词汇“开放”“暴乱”“美帝”,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轰炸却远远没有亲身感受和思考更有意义。经过二十多天的交流学习,我的常规认知被彻底颠覆,很多想法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赴美游学期间,我们所上的最多的课程就是美国历史文化,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身为我们这种普通人最能切身感受到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种不同的文化交流融合却又拼搏撞击,让我产生了很多想法。
一、历史文化的差异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悠久历史文化与底蕴的国家,历史的沉淀教会给国人的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谦恭礼让,中国人自古以来以内敛为美德,但作为一个仅有两百年历史的国家,美国人的文化中更注重的是人文精神而不是道德压抑。中国人注重长幼有序,尊师敬长,比如我们上课回答问题时,学生要站起来以显示对老师的尊重,可在美国更注重交流和平等,可以对老师甚至父母直呼其名,回答问题时学生仅需要坐在座位上就可以。
中国是一个讲情分的国家,中文中有一个词叫做人情礼节,可见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以情面组织架构起基本框架的社会,基于这种框架,人与人之间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自然形成了家庭、团体、阶级层次的社会文化,因此中国文化比较注重集体,我们更多是以家庭,小组等集体单位来考虑利弊得失,人们之间互相信任,通力合作,共同进退,以集体化来解决外来问题,中国有很多关于集体合作的谚语,如“众人拾材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等,可以看出我们对集体合作的赞同和提倡。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集体利益总被放在首位。在衡量个人行为时,往往是以道德为准则,注重和谐、群体利益的维护,这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
游学期间,美国文化对我触动最深的一次就是我们去参加拓展训练,外教老师让我们全体同学蒙住双眼,排成一队,互相搀扶着走迷宫,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当然是有着团结合作的强大认知,互相照顾,彼此扶持,想靠着团队的力量共同取得胜利。可是时间过半,敏感的我们发现似乎一直在打圈,迷宫陷入了死胡同,此时同学们焦急质疑,却依旧没有放弃。外教老师却适时地提醒我们出去的路只有一条,想要出去的人可以求助。我们却倔强的不肯求助,想着就算我们最终失败了,可骨气还在。慢慢的有人熬不住了,开始寻求帮助,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队伍,可包括我在内的一部分人却还依然坚守着,寻找着所谓的答案。最后当我们参透外教老师的话语时才明白他的意思是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求助,于是我们剩下的人集体求助,摘下眼罩的我们才发现所谓的“迷宫”不过是一条用绳索围成的圆圈,根本没有所谓的出口,不求助的我们只能绕着圆圈永无止境的转下去。看着恍然大悟的我们,外教老师对我们说:“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走到死路,无法解决的时候,寻求帮助,不要硬撑,才是最好的方法。”
看,这就是中美文化的差异所在,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法律至上。在他们看来没有所谓的过分的自尊,强撑的骨气,他们不为脸面脸皮而活着,他们更注重实用性,极限性,虽然我们是一个团体,但如果自身已达极限无力再承受时,可以舍弃集体,保护好自己才是对团体最大的保护。所谓的没有情面,并不是代表他们冷漠、淡然、自私,恰恰相反,美国人的热情、热心、乐于助人让身处在异国他乡的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在你任何需要帮助的情况下,他们总会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
二、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信仰也是中美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佛教传人中国的这2000多个春夏秋冬里,其思想影响着中国人,但调查发现靠近南部沿海等地区信奉佛教比较普遍,中国由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宗教的信仰也比较多样化,还有一些基督教、伊斯兰教甚至其他宗教的信仰,并且因为科学发展的进步,极大部分的人更是无神论,无宗教信仰者。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并没有较为普遍且统一的宗教信仰,没有自我思想上的一种约束,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发现社会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好的现象,比如小三、出轨等道德层面上颇受谴责的不良现象。赴美之后让我吃惊的是,美国人的家庭观念极重,几乎已婚男士都会手上戴着戒指,这在中国是并不常见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已婚女士手上戴着结婚戒指,却很少看到男士戴戒指。没想到的是美国人却对中国人的做法不能理解,在他们看来,当初的结婚誓言是由上帝所见证的,所以忠于家庭,忠于婚姻是很重要的事情,婚戒戴在手上很自然的事情。于是,我想这也许就是所谓宗教的影响吧,他们的思想灵魂虔诚地信奉着作为美国的主流宗教基督教,基督教也深刻地植入到了美国文化之中,绝大多数美国人相信的是犹太教和基督教所共有的上帝,因为有宗教的信仰,所以很多时候他们自身的行为就有着约束性。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二的美国人指出宗教思想及其提倡的价值观增强了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宗教信仰使他们分清了是非,从而在干错事时,内心就会有一种道德标准阻止他们这样干,宗教思想不仅使他们尊重自己,同时也使他们懂得应该尊重他人。美国人传统价值观中的许多成分,如平等自由、友爱互助、同情弱者、自尊自爱、尊重他人等都源自于宗教信念中所提倡的价值准则和处世哲学,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宗教是美国人精神生活的支柱。
三、饮食文化的差异
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独特性,由于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中美饮食文化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在没有赴美之前,我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对西餐充满了热爱,牛排,披萨,汉堡等美式食物让人总是欲罢不能,但亲身尝试过后才发现,中国人的肠胃确实还是不能够适应一日三餐美式食物的轰炸,甚至对我这种肠胃不好的人来说不是享受反而是一种折磨,首先是水土不服的口腔溃疡,继而被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累积,各种问题都通过肠胃来发泄,在这二十多天里,我一直是以消炎药来度日,万分痛苦。
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强调营养均衡,饮食文化更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由古至今,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辽阔国土的地域差异,衍生出来的鲁菜、川菜、苏菜以及粤菜四大菜系,品种繁多,技巧花样,令人惊叹。美国人的饮食文化虽没有中国悠久,侧重点却有所不同,美国人更注重食物自身的营养性,例如水果蔬菜他们几乎都是生食,以免繁琐的烹饪技巧破坏食物本身的营养和味道。中国的饮食更注重清淡和肠胃的舒适,比如早餐热乎乎的豆浆,油条,粥汤和包子等,而美国的饮食似乎与中国相比较为油腻和热量过高,煎炸的鸡肉,随处可见的芝士,似乎到处都充斥着高脂肪的信号,所以美国的肥胖人数比较多。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反映在文化行为方面就是:西方人喜欢冒险、开拓、冲突;而中国人则安土重迁、固本守己、平和闲静,中国人时时刻刻记挂着“家”和“根”,这种落叶归根的观念和中国人饮食积淀是相通合的。
总之,虽然相隔千山万水,却都能为白雪和黑夜共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美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并且在融合中相互补。了解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将有利于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并能更好的认识中西方民族文化性格及其心理,从而促进中西文化在交流与碰撞中共同发展。
王茜
上海商学院交通路院区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