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st your password?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知识与见识同行的日子-闻人孟天

英国访学总结——知识与见识同行的日子

      To hate, to love, to think, to feel, to see, all this is nothing but to perceive. 

——David Hume

      以此开篇来纪念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大卫休谟,也从知识,见识的角度回忆这次令人难忘的英国游学之旅。

      这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次有主题、深思熟虑的旅行。作为学校国际交流处备受推崇的项目,我有幸参与其中,选择金士顿大学是因为这是一个集创新、技术、科研以及工匠精神的地方,而英国又是一个集自由、古典、开放、包容与现代的一个国家。游学在英国的日子里,我们学习、参观、观光、总结,这是一段知识与见识同行的旅程。两周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了英国历史文化、语言文字以及商科的专业知识,如市场营销、创业学、商务英语等,参观了牛津、伦敦、剑桥三座城市,一所大学,即金士顿大学,并且游览了大本钟、泰晤士河、特拉法加广场、大英博物馆等著名景点。

      英国伦敦,英联合王国的首都,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都市……今年的7月23日至8月8日期间,我有幸造访了这座将现代与历史柔和一起的都市——英国·伦敦

      坐在飞机上第一眼俯瞰伦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仿佛没有想象中的拥挤,想象中的污染严重,因为眼下大部分都是绿的,而且都是大片大片的绿地,绿地上的点点黑星是马匹在悠闲地吃草,并不像中国,大部分的城市土地都被房屋或者农作物占领。飞机着落后,我才惊奇的发现伦敦的繁华,庞大的停机坪,超长的起飞道(待飞的飞机就有5、6架)。下了飞机到了入关口,我总以为英国这样的大国,肯定关口看得非常严,肯定一大片穿着制服的警察把手入关口。可是令我差异的是,入关口只有两位身穿西服,大约四五十岁的“爷爷”在核实护照。两个人都非常的开朗,当我过去的时候,还笑着跟我打招呼,让我感觉这是世界上最令人轻松的入关口。

      英国与中国的文化差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饮食、交流、个性、价值观都与中国有着巨大差别。尽管中国是美食大国,各式食材都能做出绕梁三日的香气不绝,但英国的美食少了些人间烟火,多了点贵族气息。最为丰盛的莫过于晚餐,无需纷繁冗杂的烹饪技巧,厨师们真正所用的还是工匠精神,亦是对这个职业的最大尊重。牛排、猪肋排、三文鱼;炖羊肉、烤土豆、鲱鱼,不可尽数。凝聚了深海与陆地的精华,呈现五光十色的玉盘珍馐。此外,街边的小吃和啤酒也是“停杯投箸不能食”,炸薯条佐蛋黄酱或是番茄酱,嫌淡者配以酱料,口味清淡则原汁原味。英国的啤酒也是一大特色,当深度烘焙的麦芽搭配生熟有致的牛排,当精酿啤酒的醇厚依偎在生猛海鲜的回味缠绵,任何的抉择都不能保全,人道是百口难辩,我道是百口莫食。餐桌上的清心寡欲式的无欲无求莫过于此。

      英国人的个性与传统西欧人差不多,友好而好客,但有所不同的是,在这个以同性恋著称的国度,这里少了教科书里传统英国人的拘谨和保守,取而代之的则是自由至上、开放包容的价值观。同时伦敦也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城市,街上到处都是不同肤色的人,没有高低贵贱,没有种族歧视,所有人都生而平等。就像给我们讲述文化管理学的教授所说:We are global people.所有人从出生落地起都是一样的,只是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导致了我们所谓的文化差异。而作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人,自然应该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而非像一些保守人士一般。

      此外,英国人的个性一大特色就是慢。这种缓慢的性格与当地的经济基础、文化水平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很难说这究竟是好是坏,但是正是这样一种慢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国内的感受。清晨的运河、寂静的火车站、七八点才缓缓升起的太阳,无一不彰显了伦敦的一大特点,静。慢与静常常可以联系到一块儿,而我认为我们收获的是正是伴随着这样一种慢生活而得到的内心的沉静。就好比英国绅士们,做事慢条斯理,不急不躁,说它是文化所致也好,当地民俗也罢,总之,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少的一点。为着机械式的繁复而躁动,生活是否本该如此?一杯茶仅用来解渴,一本书只能急阅?仿佛清幽惬意的岁月添加了快进键,再无心体会沉寂的静默。苏轼欲乘风归去,可是这吹散了的红尘,吹慢了时间的风,已化为齑粉,不复存在了。

      我庆幸在这里又找回了平淡,洗净了躁动不安的心,回归到原始的安宁与恬静。尽管习惯了忙忙碌碌,习惯了火急火燎,习惯了茫然四顾,还好,内心中那一种沉静把我从喧嚣中带离。我庆幸能够远离尘世喧嚣,得到我的宁静,属于我一个人的宁静,还有时间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