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丹麦
——奥胡斯商学院游学记
抱着对童话王国的幻想踏上这个位于欧洲北部日德兰半岛的国家。经过几次辗转,当地时间晚上十一点许到达旅馆,带着疲惫的身体进入异国的第一个梦乡。
第一天,当地的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奥胡斯商学院。奥胡斯商学院坐落在奥胡斯市的“郊区”。背靠稀疏的民宅,与国内的高校相比,有几点不同。首先是学校里或学校周围竟然没有便利店或其他商店,只有一家学生食堂和教师食堂和偶尔开门的酒吧。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学校里或其附近应当是商业气氛相对浓厚的地方,但对于奥胡斯市来说,好像不是如此。另外一点比较重要的是这里的学生或者基础设施都是围绕着“社交”或者“讨论”而存在的。课堂上不是传统的一排排的桌椅加讲台,老师讲,学生听,其上课是三五人一小组围坐在一起,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知识点后大家积极地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总结。相对我们学校来说,即使是三五人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还是会出现低头玩手机的现象,这是不是一种交际能力缺失的体现?不得而知。其次,都说发达国家的教育好,我想这也不全面。小班教学小组讨论的形式效果好,但一些基础知识还是要会的,比如动手运算能力。对于他们来说能用工具算的全部使用工具,但我认为在掌握运算规则后再使用工具更保险,否则如果有一天所在的环境没有工具了,那岂不是十分窘迫。教室里的设施是围绕“讨论”而设置的,教室外更是如此。每层教学楼的走廊都会设置三五桌椅或沙发,沙发有两个围住,是半封闭式的,其靠背有一个人高。半封闭式的小空间给人以集体的归属感,认同自己的集体的一部分,这对于成员参与度的提高非常重要。我曾观察过他们坐在沙发里的讨论,整个氛围非常不错,所有成员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有落单独自一人在做其他事的情况,这是令人震撼的。校内如此,其他地方呢?我们到旅馆附近逛了逛,发现也是如此。在奥胡斯市街头,随处可见三俩椅子加一张桌子,几个人欢愉地交谈着,这在国内,特别是大都市是比较少见的,即使风大、天冷,也挡不住他们交谈的热情。大街上都如此,更别说是饭店、咖啡厅了,甚至在商场、超市或者机场的空地上也摆着桌子椅子。
进一步说,丹麦人对社交的需求十分旺盛,而商家也意识到这点并不断去满足这个需求,他们的社区商业不发达,但社交商业发达,俨然就是一个“社交”国家。对比我们,微信等通讯工具的全民普及其实也说明了我们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只是还未被开发或无法被全面满足。以奉浦校区为例,食堂三楼还没开张前,大家讨论问题或者小团体交流大都在图书馆,因此图书馆一楼的英语角常常爆满,食堂三楼开张后,三楼的沙发上经常人满为患,图书馆一楼的英语角依然座无虚席。这说明的部分人的线下社交需求被满足了,但更多人仍然还未被满足,“座犹不及”。再后来,快客便利店开张后在其左侧的小路上摆放了三张桌子若干椅子,时常也有小群体在开会聊天谈事。这样子,一方面把更多的同学从寝室电脑前拯救出来,提高其交际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也要阅人无数,线下的交流交际就是阅人无数的一个途径,另一方面还提高了便利店的人气和营收,达到双赢的效果。放大来说,大部分国人在物质方面已经满足,在精神层面的社交交际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线上的当然不用赘述,君不见全民微信狂欢,但线下的还是比较落后,需要在恰当的地方摆上几张桌椅,方便大家交流闲谈,恰当的地方指的是人流经常往来的地方或终端,君不见大爷大妈常常在傍晚广场空地相会,这其实就是恰当的地方,有了人流人气,自然就有财流财气。
因此,依据以上观点,给学校提几点建议:1.在图书馆一楼大厅增设桌椅,可移动的半封闭式的更好,如果有展会或活动,撤掉一旁即可;2.在食堂下面的“SWEET TIME”店前增设带蓬的桌椅;3.更多开展小班教学的尝试,上课时不一定规规矩矩地坐着听,可随时发言讨论,毕竟人才需要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