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st your password?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财经学院-王静春

      在英国交流学习的短短三个月里,我对于这段日子的经历有了深刻的体验。

      初初来到英国进行交流的时候,其实经历了不少的困难挫折。首先是语言交流问题,由于英国本地人讲的语气以及口音都与平常在国内课堂上学习的有挺大差别,因此刚去的时候倍感挫折,也对接下来还要进行三个月的语言训练有了深深的恐惧。但是当他们本地人过来攀谈的时候,也不能保持沉默,只得十分集中精力听他们的发音以及硬着头皮生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由于我住的是HOMESTAY(寄宿家庭),就比其他住在学校寝室的同学有了更多与他们英国人接触交流的机会,刚开始我倍感挫折,怕因为自己的水平有限造成沟通障碍或者犯某些错误。住家的老太太倒是很亲切,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切的欢迎,而且对我们的表达速度和水平也保持了充分的耐心,在与她聊天锻炼听力的同时我迫使自己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并非一味地点头微笑示意。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对自己的督促,慢慢地发现处在这个外语语境里面,我的听力和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至少表达的时候更加自如,也不会因为过于紧张或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影响了表达。在三个月里面英语水平的快速提高在我看来是赴往英国交流学习的最大收获之一,毕竟身处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语境下,可以深切感受到他们本地人运用英语的纯正以及学会地道的表达。

      第二个最大的感触就是外国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理念和国内的还是有所差别的,甚至可以说差别较大。开学的第一节课很快我就感受到了这种不同。首先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不同,他们会经常与老师互动,可能常常会打断老师的发言而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质疑。他们在面对老师抛出的问题时都很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让我有不小的冲击。回想自己在国内的大学课堂上,似乎只注重老师讲课的内容,专注于做笔记,但是轮到有机会表达自己观点或意见的时候总是会心有顾虑——不知道自己讲的内容老师同学是否感兴趣;不知道自己给出的答案是否与教科书相对应等等。而且还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就是老师在期末考之前给的知识点是最重要的,其他教授过的知识便认为次要。殊不知知识都有自己的体系和系统,如果是为了迎合某种狭隘的目的而学知识,那么不免造成知识系统的残缺和不完善。因此在英国我迫使自己在上课前养成预习的好习惯,知道老师上课的内容,可以降低上课汲取知识的难度,而且提前掌握一些生僻的专业名词,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不再对上课感到恐惧的同时,也对上课有了不小的期待。因为知晓老师的上课内容,那么形成的见解以及对知识的衍生都得以成功。这样就轻松地化被动为主动,化他用为己用。其次是老师的风格也与教授过我的国内老师们有不同。我选修的一门管理学的课让我印象极其深刻。这门课的女老师是一位极其注重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老师,第一节上她便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让你有所启发的国际新闻是什么?这让我们这些交换生措手不及。在面对她的问题的时候,我们面面相觑,因为没有这个习惯去阅读每天的报纸,可能会翻看一些新闻,但这位老师要求的是我们必须每天读报,然后从报纸里面获取自己有感悟或者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影响深远的新闻,这样长此以往,我们在将来毕业招聘会上才能有素材或者话题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洞见而不是机械地一一报出自己的技能,只有拥有落落大方的表达功力,招聘的经理才会认为你有自己的看法和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残酷的人才和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个人对于她这个解释是十分认可的,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仅在于他获得证书的厚薄,还在于他应该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后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思维,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这样才足以让人信服在面临危机的时刻,能够保持足够的从容镇定去化解危机。于是在听取了这位老师的建议后,我开始每天阅读报纸,摘抄我认为重要以及会有巨大影响的事件,慢慢地我对于新闻的分析能力逐渐上升,在看新闻的时候会形成自己的意见以及反馈。

      在英国交流学习的这三个月里,最大的收获之一是结识了许多热情友好的外国朋友。由于我住的是寄宿家庭,与住家老太太三个月的相处使我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她对我们生活起居的照顾无微不至,这让我们非常感激。以及在学校里面结识的同学,他们对初来乍到的我们十分照顾,在老师下达的ppt演讲任务中以及期中期末测验,他们给予我们极大的帮助。我们时常会约对方出来喝咖啡或者聚餐,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和友谊,这对我的人生来说是极大的一笔财富。至今到我回国后还有与他们保持联系,珍贵的异国友谊让我格外珍惜。

      在英国交流学习的日子里,有过泪但也有过欢笑。时常怀有对国内的思念,但是我知道这次在英国交流的机会来之不易,我的父母,,老师和同学都对我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我才能拥有这次宝贵的机会。对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