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st your password?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韩国又松大学厨房课境外交流学习小结——王瑞瑶

在2025年6.22至7.5日之间,我有幸前往韩国又松大学参加了一场为期两周,别开生面的厨房课交流学习活动。课程涵盖了日本料理、韩餐、烘焙、意大利菜和法餐,每个菜系各有两天的深入学习。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烹饪知识和技能,还让我领略到了不同国家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收获颇丰。

初至又松大学:期待与好奇

当我踏入又松大学校园的那一刻,就被其充满活力与学术氛围的环境所吸引。校园里绿树成荫,生态环境极其丰富。对于即将开始的厨房课学习,我满怀期待,同时也夹杂着一丝紧张与好奇。

又松大学为我们的学习做了精心的安排,配备了专业的教授和热情的助教。他们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而且教学经验丰富,能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复杂的烹饪知识传授给我们。在开课前,学校还为我们举办了简单而温馨的欢迎仪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和对此次交流学习的重视,这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日本料理:精致与鲜美的追求

在第一天的日本料理课上,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对食材新鲜度和刀工的极致追求。在制作刺身时,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刺杀最新鲜的鱼获,并以精湛的刀工将其切成薄厚均匀的片状。每一片刺身都摆放得错落有致,搭配上清新的紫苏叶和鲜美的酱油、芥末,入口的瞬间,那鲜美的滋味仿佛将大海的气息直接带到了舌尖。

制作寿司也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从摆放米饭及黄瓜等食材的含量,再到卷寿司时的手法技巧,每一个步骤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教授亲自示范,助教们则在一旁耐心指导,帮助我们纠正手法上的错误。经过反复练习,我终于成功地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寿司,那一刻的成就感难以言表。

韩餐:传统与家常的融合

韩餐课程让我领略到了韩国饮食中独特的发酵文化和浓郁的家庭氛围。制作泡菜时,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白菜,以及如何调配各种调料,让白菜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风味。将腌制好的泡菜放入口中,那酸辣的口感、爽脆的质地,让人回味无穷。

而韩式辣炒年糕给我的印象,早已超越了一道菜的范畴——它更像一个载体,装着韩国街头的烟火气,也藏着当地人对生活的热忱。

初见这道菜时,便被它浓烈的色彩吸引:橙红色的酱汁裹着圆润的年糕,搭配金黄的鱼饼、翠绿的葱段和点缀的白芝麻,单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教授说,这是韩国人从小吃到大的味道,无论是街头小摊、家庭餐桌,还是朋友聚会,总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不似泡菜那般承载着传统发酵的智慧,也不像参鸡汤那样讲究滋补养生,却以最直白的美味,成为了韩餐里最具“亲和力”的代表。

品尝第一口时,味蕾瞬间被唤醒。年糕的软糯带着恰到好处的嚼劲,酱汁在口中化开,先是辣椒酱的辛香,紧接着是发酵后的微酸,最后以一丝回甘收尾,层次丰富得让人惊喜。鱼饼吸饱了酱汁,鲜美的滋味与年糕的醇厚相互映衬,卷心菜的脆嫩和胡萝卜的清甜则中和了辣味,让整道菜吃起来酣畅却不刺激。

原来,韩餐的魅力从不只在于技法或食材,更在于它总能用最朴素的方式,连接起人与人间的情感。就像这道辣炒年糕,辣的是舌尖,暖的是人心,藏在市井烟火里的,是最真实的生活温度。

烘焙:甜蜜与创意的交织

烘焙课充满了甜蜜的气息。从制作松软的蛋糕到酥脆的饼干,再到精致的面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在制作蛋糕时,蛋白的打发程度、面粉的筛入方式以及烤箱的温度和时间控制都直接影响着蛋糕的口感和质地。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我终于成功地做出了一个蓬松香甜的蛋糕。

当我们看着一个个面团在烤箱中逐渐膨胀、上色,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那种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意大利菜:热情与浪漫的体现

意大利菜课上,意面成为了主角。意面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和口感。肉酱千层面的厚重与虾仁青口扁面的清爽,各自演绎着意餐的精髓,却又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对食材本味的极致尊重。千层面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踏实”。它不像法餐那样追求精致摆盘,而是以层层叠叠的姿态,透着家庭料理独有的温暖。品尝时,叉子轻轻挑起,芝士的拉丝将面片、肉酱与白酱连在一起,入口瞬间,各种味道便在舌尖展开:牛肉末带着浓郁的肉香,番茄的微酸中和了厚重感,白酱的奶香则像一层温柔的滤镜,让所有风味和谐交融。最惊喜的是面片的口感,软而不烂,带着恰到好处的嚼劲,每一层都吸足了酱汁,却又保留着自己的存在感。如果说千层面是“浓墨重彩”,那虾仁青口扁面便是“轻描淡写”,却同样让人难忘。这道菜从头到尾都透着地中海的气息:扁面的麦香、虾仁的鲜甜、青口贝的鲜嫩,再配上白葡萄酒的微酸与欧芹的清香,简单得像一句直白的问候,却格外动人。我们用的虾仁则泛着自然的粉白,没有丝毫腥味。烹饪时,不过是用热油爆香蒜末,淋上白葡萄酒煮出酒香,再放入海鲜快速翻炒,最后拌入煮好的扁面——全程不过十分钟,却让海鲜的本味发挥到了极致。

两道菜,一浓一淡,却都让我读懂了意餐的哲学:不用复杂的技法掩盖食材,而是用恰当的方式让它们“说话”。就像意大利人常说的“食材是主角,我们只是配角”,这种对自然馈赠的敬畏,或许正是意餐最动人的地方。无论是经典的肉酱意面还是奶油蘑菇意面,都让我品尝到了意大利饮食中独特的热情与浪漫。法餐:优雅与精致的诠释。

法餐的学习,像一场对“优雅”的沉浸式解读。芦笋奶油浓汤的醇厚温润,与比目鱼配柠檬奶油酱的清爽雅致,虽风格迥异,却都透着法餐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味觉平衡的精准把控。

第一次尝到芦笋奶油浓汤时,便被它的“温柔”打动。不同于中式汤品的浓郁或西式罗宋汤的厚重,这道汤入口是绵密细腻的质感,像云朵般轻轻铺在舌尖。绿色的汤体带着自然的清新,细看能发现其中悬浮着细碎的芦笋纤维,既保留了食材的本真,又不失精致。

我们选用当季最鲜嫩的白芦笋和绿芦笋,取笋尖的清甜与笋身的醇厚,搭配淡奶油慢炖而成。汤里没有过多的调料,只有少许盐和白胡椒提味,却让芦笋的清香被无限放大。教授建议撒上一点现磨的帕玛森芝士碎,芝士的咸香与芦笋的清甜碰撞,瞬间让味道多了一层立体的层次感。

比目鱼排被煎得外微焦、内雪白,鱼肉细腻到用叉子轻轻一碰就会散开,带着海洋独有的鲜甜。最点睛的是搭配的柠檬奶油酱,淡黄色的酱汁淋在鱼排上,既有淡奶油的柔滑,又有柠檬皮的清香和柠檬汁的微酸,像给鱼肉镀上了一层阳光的味道。

教授特别强调鱼排的火候,煎的时候要用中小火,表面形成薄薄的焦壳即可,这样才够鲜嫩。而柠檬奶油酱的调制更是讲究,奶油不能煮得太沸,否则会油水分离;柠檬汁的量要精准,多一分则酸得刺眼,少一分则失了清爽。

品尝时,鱼肉的鲜甜、奶油的醇厚与柠檬的清新在口中交织,没有任何一种味道会抢占风头,反而像一场和谐的三重奏。

两天的法餐学习,让我对“优雅”有了新的理解:它不是刻意的精致摆盘,也不是复杂的工序叠加,而是对食材特性的深刻理解,对味道平衡的精准拿捏,以及对食客感受的细致关照。就像那碗浓汤的温润、那块鱼排的清爽,每一口都让人觉得:原来用心对待食物,本身就是一种优雅。

交流与成长:知识与友谊的收获

在又松大学学习的这段时间里,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我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学们一起学习和交流,让我了解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观念和习惯,拓宽了我的视野。

在课堂上,我们互相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课后,我们一起探索校园周边的美食和景点,感受韩国的风土人情。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更好地与人相处。

同时,又松大学的教授和助教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严谨的教学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耐心的指导,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他们不仅传授给我们烹饪的技巧,还分享了自己的从业经验和对饮食文化的理解,让我受益匪浅。

回顾与展望:学习的意义与未来的方向

回顾这段在韩国又松大学的学习经历,我感慨万千。这次交流学习不仅让我在烹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还让我对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尊重。每一种菜系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烹饪技巧,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饮食文化。

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我希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烹饪水平。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成为不同饮食文化交流的桥梁,将我所了解到的各国美食和文化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味,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这次韩国又松大学的厨房课交流学习活动,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它将激励着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追求卓越,为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