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又松大学境外实践学习小结——苗琳娜
为期两周的韩国又松大学境外实践学习已顺利结束,这段紧凑、难忘而丰富的旅程,像一本意犹未尽的书,记录着技能的提升、友谊的沉淀与文化的碰撞。作为上海商学院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学生,能在异国课堂中探索多元美食的奥秘,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不同文化的肌理,我深知这份经历的可贵。
回望这十四天的点滴,每一个片段都值得珍藏,每一份收获都将成为专业成长中坚实的基石。此次实践的核心内容围绕多元菜系展开,意大利菜、法餐、韩餐、日料和面包制作的系统学习,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洞察世界饮食文化的窗口。每天走进又松大学W12建筑的实训厨房,新鲜食材的气息与同学们的专注神情交织,让课堂始终充满探索的活力。
意大利菜的学习中,我们聚焦经典菜式的制作逻辑,老师强调“让食材成为主角”,从原料的搭配比例到烹饪时的火候控制,都传递着对自然本味的尊重。法餐课堂则是对“精致”的生动诠释,从酱汁的熬制时长到摆盘的色彩平衡,每一个细节都考验着耐心与精准度。韩餐的学习让我们近距离接触本土饮食文化的精髓,从韩式酱料的调配秘方到传统菜式的烹饪火候,老师分享的“饮食里藏着生活的温度”理念,让我们对家常菜有了新的理解。日料的学习展现了“极简中的极致”,刀工的利落、调味的克制,让我们体会到“少即是多”的饮食哲学。面包课上,从面团的发酵程度到烘烤的温度把控,每一步都需要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当共同完成的面包散发出麦香时,那种集体成就感格外强烈。这些菜系的学习之所以难忘,不仅在于菜品的制作过程与实践体验,更在于老师们演练时的认真负责,以及助教们全程的监督与帮助。
我们6人小组本就来自同一个班级,合作起来默契十足。面对复杂菜品制作,大家总能快速分工:有人负责食材预处理(按照老师要求将食物切成条、块或沫),有人专注烹饪环节,有人把控最终呈现效果。遇到高难度处理时——比如将白萝卜切成类似弹簧的形状,大家会立刻围在一起讨论调整方案,在思维碰撞中找到最优解。这种无需多言的协作,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在酒店管理领域,团队默契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个人技能。
十四天的朝夕相处,让原本熟悉的我们友谊愈发深厚,也让我们与老师、助教之间结下了真诚的情谊。
课堂上,主讲老师和助教的耐心指导让人难忘。主讲老师虽语言不通,却能用精准的示范和细致的手势让我们理解操作要点,偶尔还会用幽默的方式帮助我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次学习韩餐时,我对泡菜的腌制手法存疑,老师立刻放慢动作重新演示,直到我完全掌握才点头示意。助教老师是沟通的桥梁,不仅精准翻译专业术语,更在生活上处处关照我们——从提醒上课时间到推荐附近的生活设施,他的细心让我们在异国他乡倍感温暖。
记得刚到韩国时,我有些水土不服,出现发热咳嗽的症状。我们学校的老师为我联系又松大学国际部的老师开车带我去医院开药,这份关怀让我满心感激。也借此机会,我对韩国医院、药店的运行情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而了解一个地方的基础设施运行,正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韩国人的热情与礼貌深深感染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定会重新踏入这片土地,那时不再是独自旅行,而是可以来找助教和老师这些朋友相聚。
我们小组在合作中愈发默契。每天课后,大家会一起复盘学习内容,有人擅长整理要点,有人对调味敏感,互补的优势让学习效率更高。记得制作日料时,有同学对生鱼片的处理不熟练,其他人立刻上前示范,在互相帮助中共同进步。这种轻松高效的团队氛围,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又松大学为我们安排的周末行程,让我们有机会走出校园,深入感受首尔的城市魅力。在左村,我们漫步于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街巷,古老的韩屋与时尚的咖啡馆相邻,青石板路上的行人步履从容,让人真切感受到首尔“新旧共生”的城市气质。免税店的参观则让我们看到韩国商业服务的细致——从导购的热情讲解到结算时的高效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对顾客体验的重视,这对我们的专业学习很有启发。
平日里下课后,去便利店买一杯冰美式成了我们的习惯。站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看着当地人熟练地挑选商品、用自助咖啡机制作咖啡,听着收银台传来的“谢谢”声,这种融入日常的体验,让我们更真实地触摸到韩国人的生活节奏。便利店的冰美式口感醇厚、价格亲民,成了我们感受当地生活方式的小窗口——原来一杯简单的咖啡,也能成为连接异乡人与本地生活的纽带。有次在便利店,我们对着商品标签研究韩语单词时,旁边的阿姨笑着用手势给我们推荐了一款畅销面包,那份不加修饰的善意,让我们感受到了跨越语言的温暖。
两周的实践学习虽短,却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们不仅掌握了多元菜系的制作技能,更收获了团队协作的智慧、真诚的友谊,以及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这段经历让我明白:酒店管理不仅是技能的打磨,更是对“人”的关怀——对同事的协作、对顾客的理解、对不同文化的包容。
带着这份收获回到校园,我们会将这段经历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专业道路上继续探索,努力成为既懂技能、又有温度的酒店管理人才。而韩国的这十四天,终将成为青春里一段闪闪发光的记忆。
最后我想说,这次境外学习机会是我弥足珍贵的经历,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也感谢又松大学老师们的认真教导。这份记忆与成长,将永远镌刻在求学路上。
以下为境外交流学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