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st your password?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2025年韩国又松大学厨艺交流项目学习小结——陈雨潞

⼀、项⽬背景与学习概况

2025 年 6 ⽉ 23 ⽇到 7 ⽉ 5 ⽇,我有幸参与了由 SLH 与韩国⼜松⼤学(WoosongUniversity, WSU)联合举办的厨艺交流项⽬!本次项目为期两周(10 个学习⽇),以“多元文化餐饮技艺”为核⼼,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式,系统学习了日本料理、烘焙与甜点、韩国料理、意大利菜及法式西餐五⼤模块的烹饪技术。课程安排紧凑,每⽇上午(9:00~13:00)和下午(14:00~18:00)各学习两道菜品。每⽇的大概过程是由教授示范后,在助教指导下分组实操,结束品尝之后进行餐具清洗。

⼜松⼤学的教材中详细记录了菜品的配⽅、步骤及技巧(如 Haemul Pajeon、Tteokbokki、Bulgogi 等),为学习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持。

⼆、课程内容与技能收获

(⼀)模块学习与菜品实践

6.22 抵达韩国,在安顿好之后6.23我们正式开始了学习模块!

1. ⽇本料理模块(Day 1-2)

我们学习了天妇罗盖饭(Tendon)、加州卷(California Roll)、刺身拼盘(Moriawase Sashimi)、章⻥刺身。在第一餐学习时还很质疑⾃⼰做的饭菜是否真的能入口……但很诧异的是只要认真学习、不懂的时候及时用翻译器或者英语问询助教可以得到健康、干净又美味的料理。

在技能提升⽅⾯,我掌握日式高汤(Dashi)的调配与寿司醋饭的平衡⽐例,尝到了⾮常美味的酱汁。学习胡萝⼘、蔬菜、刺身的刀工技巧,如鲷鱼的薄切与章⻥的切皮和摆盘。

教授强调“温度控制”对天妇罗酥脆度的关键作用,需将油温稳定在 170~180℃。

在第⼆天切三文鱼时不幸受伤,但也了解了在切薄的、韧性大的鱼片时候要学会横着切。

教授展示了他现做的刺身拼盘和身后刀工,我大为震撼!感受到了五星级酒店级别的菜品。

2. 烘焙与甜点模块(Day 3-4)

我们重点学习的菜品是:牛奶面包(Milk Bread)、玛德琳蛋糕(Madeleine)、法式千层酥⽪(Pâte à Choux)。 理解面团发酵的湿度与时间关系(如 Ciabatta需 75%湿度)。我和我的组员们学会蛋白霜打发(用硬性发泡的“鹰嘴钩”机器)。⼿动加⻩油、糖、蛋⽩等,熟悉每个菜品的成分。还在助教的带领下用花嘴将和好的材料挤在摸具中烘烤。部分蛋糕需要调整烤箱预热温度⾄精准 170℃。

3. 韩国料理模块(Day 5-6)

⼊乡随俗学习了韩国的重点菜品:海鲜葱饼(Haemul Pajeon)、辣炒年糕(Tteokbokki)、韩式烤⾁(Bulgogi)、⾯(stir-fried noodles)、韩式紫菜包饭、韩式调味⽜⾁(bulgogi)、韩式糖饼、五味⼦⽔果凉汤。

其中我印象最深也最喜欢的是韩式调味⽜⾁ bulgogi,⾮常的好吃。

这是它的做法:

1.面放在温水里

2.拍大蒜 刮洋葱

3.往锅内加酱油 糖等 和 3 勺水 把牛肉放里面

4.切洋葱胡萝卜大葱 3厘米一段金针菇切掉尾部后分开

5.用锅盖住

6.炒洋葱

7.加牛肉和面

在学习 Tteokbokki,需要分次加⼊辣椒酱(Gochujang)和⻥露,平衡甜辣味,但很遗憾我吃不了辣的没有品尝到。在教授的教导下我们制作了⾮常正宗的韩式泡菜,我也是第⼀次知道需要⽤胡萝⼘丝拌辣椒,咸味适中,拌着饭吃⼗分美味。

4. 意⼤利与法式模块(Day 7-10)

重点菜品有:墨⻥汁烩饭(Squid Ink Risotto)、柠檬⻩油⽐⽬⻥(LemonChicken)、烟熏鸭胸(Smoked Duck Breast)、海鲜汤、chop steak、意⼤利⾯、千层⾯。

千层⾯是⼀道复杂的菜,我们花费了整个下午学习它,从机器擀⾯、切⾯⽪到⾁酱翻炒到芝⼠烘烤等。

在制作过程中让我⻓进最⼤的是学会炒菜时候的油量、翻炒、加盐、胡椒的量,在⼀次次听课记录和做饭中得出结论,也知道了意⼤利炖饭的“分次加⾼汤”技巧,保持⽶粒阿尔登特(Al Dente)⼝感、法式酱汁的乳化关键:冷⻩油逐步加⼊热酱汁并快速搅拌等技能点和⼩巧思。

在⼩组合作中也收获匪浅!最后⼀道菜中,我的组员⽤⽣抽汁点缀了可爱独特的图案在盘⼦边缘,得到了教授的认可,增加了菜品的美观程度!鸭胸⾁也⼗分美味可⼝。

(⼆)跨⽂化烹饪理念

我们学习了不同菜系,对⽐了和中国菜系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1. ⻝材处理差异:

– 韩式泡菜(Baechukimchi)的盐渍时间(2 ⼩时)与中式泡菜差异显著,需精准控盐。

– ⽇式出汁(Dashi)与法式⾼汤(Fond)的鲜味来源对⽐(鲣⻥⼲ vs ⽜⻣)。

2. 调味逻辑:韩国料理注重“五⾊五味”(如 Gochujang 的辣与 Jeotgal 的咸鲜),⽽法式烹饪依赖⾹草束(Bouquet Garni)的复合⾹⽓。

三、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

1. 分组实操中的挑战:

制作 Bulgogi 时,因未彻底去除⽜⾁⾎⽔导致酱汁浑浊。通过助教指导,改⽤厨房纸按压吸⾎。

Tteokbokki 的酱汁过稠,需要⼩组通过追加少量⻥汤(替代⽔)调整⾄理想状态。

⾸先,⼗分感谢各个助教的鼎⼒相助和倾情翻译、有耐⼼的解答,使我们“做菜⼩⽩”能渐渐成功摸索。

2. ⽂化沟通:与韩国助教交流中,学习到“Kimchi 冰箱”的恒温发酵原理,并尝试在泡菜中加⼊苹果泥加速乳酸菌活动。

四、个⼈反思与改进⽅向

1. 优势:

– 快速适应多国厨具使⽤(如韩式⽯锅与法式铜盆)。

– 对复杂调味(如意⼤利⿊醋糖浆)的⽐例把控逐渐精准。

2. 不⾜与改进:

时间管理需优化,初期因过度追求装饰拖慢出菜速度(如寿司摆盘),切菜速度远远⽐不上助教和教授。理论转化不⾜,如 Pâte à Choux 的“蒸汽膨胀”原理未充分理解,导致初期成品塌陷。

后续计划:建⽴“菜品⽇志”,重新整理每道菜的失败点与修正⽅案,真正掌握学习成果。

五、项⽬总结与未来应⽤

本次项⽬不仅提升了我的跨⽂化烹饪技能,更深化了对餐饮⾏业标准化流程(如教材中的“克重单位精确化”)的认识。未来,我将:

1. 在家内⺠宿经营的职业菜单设计中融⼊多元⽂化元素(如韩式炒年糕、千层⾯)。

2. 推⼴“科学烹饪”。

结语:两周的学习既是技艺的锤炼,也是⽂化的对话,让我接受了顶尖的厨房课教育。感谢团队成员的协作与教授的倾囊相授,这段经历将成为我厨艺⽣涯的重要开端!不仅仅让我不再畏惧做饭,更让我亲⼿体验了制作不同⽂化的菜系、在教授的带领下体会标准的做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