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珺
异国他乡的中国人
在今年的11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前往荷兰威登堡大学的游学项目,在作为交换生的一周时间里,在知与行相伴相随的一周里,我收获良多。
一、适应
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荷兰属于东1时区,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因此,我们首先需要适应的就是时差问题。所幸的是,航班属于正常时间,所住酒店也颇为舒适,让我们很快适应了当地时间。
接着,便是气候问题,荷兰虽然靠海,但是整体气候比起潮湿的上海却干燥不少,七天下来,不少同学都开始上火长溃疡,或者嘴唇起皮,为荷兰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困难。
第三,则是语言问题。虽然荷兰的官方语言是荷兰语和弗里西语,但是英语也是荷兰人常用的一种语言,因此,在荷兰的大街小巷上,虽然入耳的都是荷兰语,但我们依旧可以用英语和他们交流,去了解他们当地的民俗文化。此外,在课堂中,当地教授们也特意为我们放慢语速还教授了一些简单的荷兰语,为我们一周的荷兰生活增加了便利。
最后,便是饮食的问题了。荷兰人习惯于简单而缓慢的生活,通常早餐午餐都是面包配蔬果,外加一些奶制品,对于来自中国的我们自然是无法快速适应。而当地人的晚餐则继承了传统欧洲人的风格,隆重而丰盛,几乎顿顿都是正宗西餐。每每晚餐时间,我们都必需花上两个小时,才能享受来自荷兰的美食盛宴。有的人可能觉得晚餐简简单单的就好,不必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在这上面,但是事实证明,所有的美食都值得等待,它不仅是厨师们匠人精神的体现,更是一个国家文化底蕴的体现。
二、友谊
除了所学知识以外,此行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与学校和当地的老师同学们结下的深厚友谊。我们一行21人从做出国准备时的陌生到游学过程中的欢声笑语再到返程告别时的依依不舍,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互帮互助,相互扶持,一起欣赏美景,共同体验人生。这次前往荷兰,仿佛唤醒了内心深处儿时的记忆,肆无忌惮的笑声、亲密无间的玩笑、真情流露的关怀,卸下的是平日里即将步入社会的紧张感、迷茫感,收获的是一群可以一起认真学习,也可以一起扮鬼脸、拍摄搞怪照片的知心好友。
三、生活态度
荷兰是典型的西欧式国家,现代的城市中弥漫着古典的气息,清晨拉开窗帘,虽然已经七八点了,可是太阳依旧没有升起,但是城市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出行,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而到了下午四五点的样子,太阳渐渐落下,当地人也逐渐结束他们一天的工作。尽管一天日照时间十分短暂,工作和生活被压缩在一个十分有限的时间里,但不知是否是文化所致,荷兰人做事依旧慢条斯理,不急不躁,十分的随性,举例来说,推销员会因为遇到熟人而开始自顾自地闲聊,而把店里的客人晾到一边;而当你和他熟悉之后,你们又仿若是一见如故的好友,他会很乐意为你服务,和你聊天,最后不舍地和你告别。对于荷兰人来说,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回到国内,放眼周围,几乎所有人都在为了工作而忙得团团转,似乎只有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才有资格去享受生活。殊不知,有时候当我们过于着眼于工作时,生活的美好也会转瞬即逝。
四、自豪感
回顾这一周的荷兰之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异国他乡听到的那句从外国人口中说出的“你好”。在课堂上,威登堡大学的教授们,时不时会提起中国是荷兰的一大贸易伙伴;在校长颁发结业证书时,用着生疏的汉语念着我们每个人的中文名;过海关的时候,海关员看完护照后,突然说出的一句中文“你好”······这一句句问候,虽然是外籍人士用着生疏的普通话说出口的,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意外的熟悉和温暖。我们的名字仿佛和中国联系在了一起,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人的素质,也影响着外国人对于中国的看法。
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生,以后必然会接触更多的国际贸易,也会接触到更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人士,我们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拥有优秀的品质,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为中国商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为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