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游学看中澳文化差异
摘要:
为了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多元化文化理念和思维习惯,上海商学院于暑期实施“赴澳游学之行”项目。本文首先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文化差异的表现,然后分析中外文化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面对这些存在的文化差异,我们提出些许建议与温馨提示。
关键词:游学 中澳 文化差异
前言:
离开澳大利亚回到中国已经快一个月了,但是对那里的记忆一点也没有褪色,可能是因为太喜爱这个国家了吧。对于在这个国家居住的三周,我们仍然记忆犹新。这次我们去澳大利亚是为了游学。游学,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所谓游学即一个“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过程。学生在游学期间(一般1-4周)到国外,学习语言课程、参观当地名校、入住当地学校或寄宿家庭、参观游览国外的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真正做到了学和游的结合。
游学看中澳文化差异
记得要去澳大利亚的那天,我们带着自己的行李,依依来到上海浦东机场跟同学们和老师们汇合。由于开心和激动,那天我们路上都笑容满面,沉重的行李也似乎变得轻盈了许多。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和稍显繁琐的通关手续,终于我们踏上了这片传说中的“南方大陆”。漫长的飞行旅程,确实让人觉得有些无聊和烦躁,但丝毫没减少我对澳大利亚的热切盼望,反而充满了憧憬。记得那时的自己在飞机上有空就点开飞行的航线图,看看自己离澳大利亚还有多远。又是也会幻想一下自己在那边的情形。不得不承认,悉尼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城市;由于那天的空气质量优良,天空的透明度很高,就像一块蓝色的水晶,几乎在那里的每一天你都能看到蓝天白云,和妖艳的阳光。这边的风景总是那样清新宜人;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古典的、现代的、创意的等等。色彩鲜艳,干净清爽的马路两旁,所有的植物枝叶就像水洗过一般绿得鲜亮。
澳大利亚在很多方面还是跟中国很不同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吧。
一、 中澳文化差异的典型表现
1、 饮食方面
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讲究“色、香、味”,而澳洲人很讲实际,更讲究其营养搭配和保护,注重菜的内在质量。餐具的差别: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人们生活观念。西方人讲究独立,东方人拥有了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
2、 日常交际方面
中国人与澳洲人在日常交往中存在诸多的差异。最典型的要数打招呼与聊天时,中国人常用“你吃了吗?”,“你去哪儿了?”或“你要去哪儿?”作为打招呼用语;常以年龄、婚姻、薪水等个人情况作为聊天的话题。澳洲人见面常说: “Hi / Hello / How are you!”或是“Good morning!”等问候语。他们聊天时常喜欢谈论天气、政治等不涉及个人私事的话题,如“It’s a good day.。”情感表达与接受赞美时,中国人委婉、含蓄地表达或者接受。澳洲人截然相反:他们会坦率、大方、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教育方面
中国的教育比较传统,全日制上课,由学校统一组织考试,比较注重成绩;而澳洲的教育比较注重人性化,个性化,均衡化和社会化,没有统一的教材。
4、 交通运输方面
由于中国人口和车辆众多,人们一直遵循“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的交通规则。交通灯具有指示性而和控制性。澳洲的交通则是人控制红绿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澳大利亚跟中国不同,中国开车都是按照考右行的原则,而这边汽车都靠左行驶,而且按照统一的速度行驶,不得超过这个速度,也不能低于这个速度。拐弯处,经常看到大家互相示意,谦让对方先行。行人更是至高无上的,各种机动车辆都会无理由地让着行人。人们都非常守规矩,听说即使在深夜,没有旁观者没有交警时,红绿灯的指示对每一个过往者,也都永远是一道道圣旨,没有任何人会违反践踏的,这或者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交通文化了。在这里很少看到有人乱穿马路,并不会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我们澳大利亚的老师跟我们说,在澳大利亚,特别是在市区,尽量不要跑着过马路,不然你就可能会被便衣交警给叫住哦。
5. 自然环境方面
不得不说,我们真的很喜欢这边的居住环境,肯能是我自己居住在上海,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到了悉尼这边,就觉得这边的环境真的特别好,污染比较少。虽然说澳大利亚是个缺水的国家,但是通过这里的人民对水资源的爱护,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好的改善了。在这个国家所到之处,到处是绿油油的草坪,人们可以在上面随意活动。草坪上有许多树龄长达百年的观赏树。城市里,所到之处,扑入眼帘的全是这种相互衬托的草坪和绿树。当地人一般都是居住在带前后院的独立房屋里,前后院里依然是宽阔的草坪和绿树。空气好得让人只想多吸几口。学校里呢,没有塑胶跑道,用来做操场的就是大片的绿草坪。所有的操场都没有围墙,所以与社区的草坪连成了坦荡无垠的大地毯。如此以来,学校就完全是开放的了。学生可以在操场上做游戏、体育运动,中午在操场上读书、吃饭的学生也很多。我们觉得,这样的环境,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自由开放的氛围。在这边到处可以看到许多公园和大草坪。几乎每天都有人在那里或是踢足球,或是打橄榄球或是做其他运动。而且有男有女。可以说这边的人都是“运动爱好者”。而在中国,貌似看到最多的应该是打篮球,并且没有这边的人那么狂热的爱运动。可能是因为人比较少,国土又特别辽阔,街上的行人车辆不是很多。晚上五点半以后街上更是特别安静,周六周日五点后基本很多购物的地方都下班了,一切街景、建筑又那样神奇,让人觉得这里是童话的世界。由于人少,车也就少了,所以在马路上不会像在上海有一股浓浓的汽油味。空气质量好很多。
6.国家体制方面
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西方福利制国家,在这里,凡是澳大利亚公民终身医疗免费,当然这里的人都不会得些大病,用药也十分讲究,“是药三分毒”在这里的到了完美的诠释。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国家高度的人性化的公共设施。除了全国覆盖的直饮水系统和遍街都是的人行道,与中国反差最大的就是公共厕所。这里的公厕很干净,在城市里你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厕所,因为这边有许多公共厕所,并且这里的公厕也跟中国的不一样,看起来像个书报亭。
二、 中澳文化差异形成主要原因
1、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奉行多元文化,并且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靠出口农产品和矿产资源赚取大量收入,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国。其资源非常丰富。自1970年以来,澳大利亚旅游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2、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而澳大利亚大多数人口聚居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
三、如何正确对待中澳文化差异
面对巨大中澳文化的差异,我们又应该如何去解决呢?下面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1、承认、尊重
我们对中外文化要一视同仁,要承认它的客观存在,要给予足够的尊重。不能采取“鸵鸟”态度闭上眼睛当作不存在,也不能自我否定采取民族文化上的虚无主义态度认为外来的一切都比本土的好,更不应采取文化沙文主义,视一切外来文化为蛮夷,唯我中华文化独尊。承认各民族文化,就要尊重它。深谙中西文化的孙中山就说过要和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联合相处。你不尊重人家甚至蔑视冒犯,怎么与人家相处?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才会换来人家对你的尊重。
2、学习、理解
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人类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带来了经济、生产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全球化。随着交流的增多,多种有着不同底蕴的文化交流碰撞就不可避免。我们要学习、研究、理解外国的文化,寻找中外文化的共同之处,也要尤其注意差异性。
3、互补、共荣
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文化是客观事实,文化间的差异不可避免。我们既要互相尊重理解,更要学会包容,吸取各自的长处。互相取长补短才能达到和谐相处,互利共荣。在各民族相处,各国家交往,各种文化交流中,最要不得的是傲慢与偏见。
经过三周的游学,外加自己在网络上搜集的澳大利亚的各种信息,我们认为现在的我们对澳大利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对这个国家我们也是有这浓浓的依恋和不舍。希望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再次踏入这片“南方大陆”,续写我们与澳大利亚的情缘。
参考文献:
[04] 吴爱萍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及表现
[EB/OL].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
上海商学院共和新路院区学生李彬、周洁、赵洁、程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