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杰 对中国人口政策的再认识
对中国人口政策的再认识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在世界范围内可谓独树一帜,它以一代人的巨大痛苦换取了另一代人的经济收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独生子女政策至于中国与世界都有重要意义。飞速增长的人口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即使是在中国施行计划生育后,根据统计资料表明每年的新增人口要比死亡人口多出百万,中国政府在1979年施行了该政策,希望此举可以将人口下降至可控制范围内。事实上中国的人口问题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直至1970年代各方才开始意识到人口过剩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伤害,一些专家意识到出生率的下降可以可以带来巨大的人口红利,使人们摆脱贫困。有些人会疑问在中国历史上是否出现过不靠生育政策取得的经济增长。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比较模糊的,在1952年至1979间的出生率从6.5%下降至2.75%,时至今日,在中国所有基层的人们都倾向于养两个或两个一下的孩子。一些西方的评论家坚信中国政府过度干预而其他学者则一直强调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地出生率有重要意
比如一个出生1.6%的国家和一个出生率为2.1%的国家相比,前者可为家庭和社会多供提供24%的社会投资。和中国类似,同为发展中的新型大国,受困于其居高不下的出生率,一些地区如哈彼尔省依旧在贫困线上挣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更远的意义上来说这将有助于促进性别平等,众所周知中国长期以来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在过去一些人会通过性别检查或人工流产的方式来增加男儿的出生率,,根据有关数据显示,1996至2001年间中国男女出生比为1;1.15,头胎比为1;1.23.最后一点作为出生率快速降低的负面效果,中国的年轻一代需要在他们生育能力最旺旺盛的时候承担起照顾老人养育子女的更多责任,尽管他们的父辈有较高的储蓄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子女的经济压力。总的来说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的评价褒贬不一,反对者认为该政策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痛苦,这股反对的浪潮在美国尤为强烈,美国人认为生育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被剥夺。这些言论是苍白而无力的,因为时至今日强制生育在许多国家依旧存在。
同为发展中的新兴大国印度由于缺乏对人口增长的预估与前瞻,国内人口问题,以及儿童福利问题突出,以下为从一些从www.infochange.org上收集的资料
印度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年龄低于十八岁,这对印度政府在健康,教育,社会安全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印度在保障儿童的基本权利方面已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在诸如儿童死亡率方面,儿童的生存率显著上升,文盲率显著降低。但是总的来说印度的儿童权益保障事业依旧纠结于政策制定与法律声明之中,与印度的经济发展与全球化进程格格不入。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经济模式都趋于结合了自由化,私人化和全球化的自由市场驱动型。自由贸易对印度儿童的直接影响并不明显,但是众所周知全球化极大地破坏了印度儿童的健康,营养和居住状况。印度社会部门工作能力的萎缩直接伤害到了印度的儿童福利事业,与此同时那些政策和发展项目迫使印度的社区和家庭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森林,水源等自然资源。
消极的影响显而易见,印度儿童原有的岌岌可危的社会福利被彻底切断,他们被迫成为民工。印度街头的流浪儿童越来越多,儿童贩卖事件时有发生,被贩卖的儿童可能被送到国外成为他国劳动力。
基本现实
1. 印度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低于十八岁,印度的儿童人口规模居世界之首。
2. 只有35%的出生婴儿接受过登记。
3. 发展中国家中40%的营养不良的儿童来自于印度。
4. 0至6岁女性数量少,印度的出生性别比达1000:927,部分地区甚至更低。
5. 每一百名印度儿童中有19名处于持续失学状态。
6. 每一百名印度入学儿童中,有70名在中学阶段辍学
7. 每100名辍学的儿童中,有66名为女性。
8. 65%的印度女童在18岁前结婚,并成为母亲。
9. 印度是世界上童工比例最高的国家。
10. 印度是世界上儿童性虐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每隔155分钟一名16岁以下的儿童遭强奸,每隔13小时一名不满10岁的儿童遭强奸,每十名儿童中有至少一名注定遭受性虐待。
印度政府关于儿童的政策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RCR)。次年一月二十六日,61国在会议的开幕式签署该公约。RCR覆盖了所有十八岁以下儿童,无论他们的性别,肤色,语言,宗教信仰或种族。印度在1992年承认该公约。
部分印度宪法中关于保障儿童权益的条款
1. 第十五条,印度各邦拥有为妇女儿童制定特别条文的权利。
2. 第二十四条规定年龄低于14周岁的儿童不得被雇佣
3. 国家政策的指导原则中的第39条规定幼童不得遭受虐待。成人不得以生活必须品相要挟迫使儿童从事与他们的年龄与体力不相符的工作。
4. 第三十九条中明确儿童必须给予充足的机会和必要的设施,以便他们在自由且有尊严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儿童及青少年不因被剥削或被遗弃。
5. 国家政策的指导原则中的第45条规定,儿童在14岁之前必须接受强制性的免费义务教育。
作为印度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重中之重,印度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福利,针对儿童的基本服务已得到改进。1974年通过的“国家儿童政策”法案被认为是最显著的部分。
印度第五个五年规划(1974-1979)标志着印度的儿童福利事业重点转向发展,整合与协调。
印度第六个五年规划,承上启下,着重加强了儿童的福利与发展。一大批项目的已实施,印度的儿童发展服务得到了显著的扩大,内容上得到极大丰富。
印度政府的第八个五年(1992-1997)规划强调广泛动员与社区赋权。
印度政府在其第九个五年规划中向全体儿童做出了郑重的承诺。
儿童生存问题
印度儿童的生存问题不容乐观,每年有大约25万儿童死亡,这个数字占到了世界范围内儿童死亡数量的五分之一在这其中女性死亡的几率是男性的1.5倍。每一千名新生儿中有八十七名有可能在零至五岁内死亡。根据一篇关于印度新生儿的报告显示,该国儿童健康事业的压力巨大因为,印度的新生儿出生量居世界之首。尽管印度的婴儿夭折率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下降(从69/1000降至53/1000)但此后该项数据趋于稳定,仅仅从1995年的每千名婴儿48人降至2000的每千名婴儿44人)
营养不良与饥饿
世界上每三名遭受营养的儿童中有一人来自印度,儿童营养不良是由食物摄取不足,食物摄入不恰当,肠道寄生虫,儿童疾病,或照顾不周共同作用而成。颇具讽刺的是印度虽凭借蹿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森塞克斯指数加入全球市场,而印度儿童依旧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
造成这些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偏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缺医少药。在印度采购医疗器材的通道不甚通畅,有关公共健康的政府开支持续减少,对预防性的儿童健康关怀缺少关注。
根据规划委员会提供的资料在印度低于贫困线下的人口中有超过百分之五十处于政府公共分配系统之外。以此在印度有更多的人生活在食物短缺之中。
令人玩味的是,印度最高法院已经多次介入以确保印度儿童享有足够且营养的、食物。而享有足够且营养的食物是作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基础教育
尽管印度的基础教育注册状况在Sarva Shiksha Abhiyan的推动下有所改善,然而学校能否留住学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接受过第五级教育的人口比例为83.3%,在印度这个数字仅仅从61.2%上升到62%。同时,高阶段的基础教育注册率下滑严重,并且随着年级的上升相应的辍学率不断提高。女性的受教育比例依旧低于男性,并且女性的辍学率非常高。来自特定部族或阶层的儿童在就学率上低于同龄人,且更易辍学,尽管印度政府早已承诺所有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但是仍旧有46%的特定部族儿童和38%特定阶级儿童依旧无法接受教育。
时至今日印度宪法依旧未将接受教育作为那些15至18周岁儿童的权利。高辍学率并非全由个人造成,事实上学生们身处的教育系统才是推高辍学率的主因,印度缺乏足够多的教育设施,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印度教育系统不但体罚泛滥,而且严重排斥女性,残疾人,和低社会阶层者。
目前一项名为模范教育的法案正在完善和宣传,它旨在将教育与中央政府剥离成为各邦自主管理的内容,此法案颇具争议。
政府动态
再过去的数年中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和儿童有关的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立专职的妇女与儿童发展部,在以往印度政府中的妇女与发展部更多承担了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没有有效的是行使其本职工作,在已经颁布的政策和法律倡议都遵循着2003年通过的《印度儿童宪章》,2005年通过的《印度儿童规划》以及2006年通过的强制性的《印度保护儿童权益法案》
印度政府正在加紧研究儿童虐待,和童婚问题均被将其加入新的立法中。印度议会已于2006年通过《反对儿童婚姻法案》,法案规定,参与或教唆童婚者将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同时所有童婚均无法律效力,在该种婚姻模式下出生的婴儿无法登记。
除了那些名目繁多的法律条文之外,最为需要的其实是对现有法制结构的反思与自查,发现问题根源,在以实施的法律以及政策中发现错误之处。只有当儿童被视为与成人一样平等的个体,法律与政策才能以此为基石发挥更大的作用,若印度社会无法做到这点那儿童权益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部分资料选自British Medical Journal)
张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