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小结- 蒋楚祎
SUMMARY — LIU POST
Day by day, I’ m going to be a better me.尽管只有短短两周,我也一点一点的在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小结——成为更好的自己
时间如白驹过隙,从我们的指缝中溜走。两周,14天,336个小时,就这样匆匆的走了,一切如梦境一般,那么不真实却又真切的发生了。两周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心中是满满的激动,满满的感谢,满满的不舍。
一、印象纽约
纽约这座城市对于爱看美剧的人来说许多题材都取景纽约,每一分一秒,我都深深的眩晕在她的魅力中。原以为繁华与忙碌是纽约的代名词,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几百万的交易,每个人都为能生活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而兴奋的忙碌着。然而当我真正走近纽约,我看到的是工作了2年、3年、10年的人依旧热爱着他的工作,当我坐在Hutson河的轮渡上,我相信这个老船员应该迎来送往了无数的游客,讲了成千上百遍的讲解,然而他依旧津津乐道,每一个笑话他都乐在其中。 不论是毕马威的Linda张、Lee equity的负责人还是美联储的负责人他们都面带微笑,慢慢的向我们这群纽约客讲述公司文化,个人经历等。我想说,他们都有双温柔的手,花的长成,树的完成都需要一双温柔的手,谢谢他们如此耐心,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也会秉持这种态度,诚挚待人,做更好的自己。
放眼望去,纽约从来不缺对工作的热忱,更不缺对生活的热情。纽约的早晨会有万人大瑜伽,每天都会有做礼拜的人们,迎来送往的她的确见证了无数的大事件,但也参与了每一个人的小生活。
坐在中央公园的长椅上,漫步在夕阳西下海边,静静的坐在轮渡上,谁说纽约全然是匆忙,即便在纽约市中心,仍然有适合生活居住的小角落。在纽约,人们同与不同的生活在一起,纽约的包容就是这样有着如磁石般令人炫目的诱惑,在这里的人们在快与慢之间自如的切换着,生活中他们慢慢的享受着一切,工作中他们努力的奋斗着。自由、热情、平静也是它的关键词。
夕阳西下,依靠在帝国大厦的玻璃窗前俯瞰整个曼哈顿,错落的建筑,纷繁的霓虹灯,往来的车流,而这些都是纽约的魅力。街头的涂鸦,蓝调爵士都是我的最爱。
二、生活在LIU
当然除了这座城市自成一派的纽约印象,距离纽约市中心不远处的长岛大学——两周生活和学习的重心,同样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其中长岛的人是最不可或缺的,从LIU的教授到同学,每一个人都让我受益颇多,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反省的地方。 每一天的学习生活都让我在学习方法,交流习惯,语言,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来全新的感受,也让我在不自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发现自己的兴趣,学习倾听,学习提问,学习理解美国文化,巴西文化,一点一点适应LIU的校园生活。毋庸置疑的是这绝对是一次视听盛宴,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一点一点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次,LIU的教学模式是双向的或者是Q&A模式,教师在授课时学生对自己困惑或者感兴趣的部分都会在课上第一时间提出,进行讨论,同时也是教学相长的最佳方式,正如Valli院长第一天就说他喜欢挑战,在这里每个学生都被鼓励提问,而起初我大部分时间仍然停留在一味地接受阶段。然而在之后几天我满满的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所见所想提出问题来融入到课堂中。语言问题不再是无法攻克的壁垒,但我给自己的要求是提问的根本前提是我感兴趣且有疑问待解决,把自己投入到课堂中才是根本目的。
这里的学习氛围十分活跃,然而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十分丰富。平日在漫步校园,我们也会有非常多收获。图书馆的一面墙上用来装饰的都是LIU 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从配色到意境能让人直接感受到他们的热忱。体育馆内,经常有学生在进行器械、游泳、排球、篮球等一些运动,餐厅内也用曲棍球、棒球服等装饰,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感受:这所学校的生活之丰富,学生兴趣爱好明确而广泛。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标签,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兴趣爱好,构成了其多样化的文化氛围。师生一点一点把兴趣发展成能力到最后成为自己的一个标签,非常值得敬佩。
三、回首
若把这两周拆成一个个小片段,最温馨的莫过于马术老师坐在椅子上,我们围坐在旁,静静的听外国学者对中国的骑马史的理解,静静的聆听译者对唐诗宋词的真切感受,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你能感受到一个老者对马的喜爱,对中国文化的爱的深沉,她说:“snowball is part of her”这种人然合一的温情温暖着在座的每个人;最刺激的莫过于谈判游戏,智慧,语言技巧,计算无不运用其中;最感人的莫过于毕业典礼,我们一一拥抱,人生数十载,匆匆一见已然弥足珍贵;晚上有幸感受长岛的落日余晖,听着蓝调爵士,一切就这么静静地,多好。
学会感受文化的冲撞迸发的花火,学会感恩,感恩每一个热情好客的大朋友小朋友,感恩这次旅途,感恩所有朋友的一路相随,让我一点一滴的成为更好的自己,路还很长,期待下一次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