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Lost your password?
Don't have an account? Sign Up

韩国实践课感悟——一场跨越味觉与文化的厨房修行——陈碧珺

飞机缓缓降落在韩国仁川机场,窗外是陌生的城市轮廓,我怀揣着对美食的向往与期待,开启了这段意义非凡的厨房课程之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跟随课程的脚步,学习法餐、意大利餐、烘焙、韩餐、日料五个板块内容,每一个模块都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一扇通往不同文化与味觉体验的大门。

一、法餐

课程首日,法餐的学习之旅正式拉开帷幕。法餐在西餐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追求本味表达、烹调技艺的精密度以及多维感官体验构建。走进教室,只见每个灶台上都摆放着丰富的食材,令我们开始思考今日这些食材会被如何利用、如何制成一叠叠美味的菜肴。

当助教老师在白板上写下芦笋奶油浓汤、柠檬奶油酱烤鸡、番茄蘑菇干烤面包、整块五花肉炒卷心菜的菜单时,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于即将接触这些经典法餐菜品,紧张则源于对能否将这些食材完美转化为美味的担忧。教授开始示范烹饪过程,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优雅与从容,切、煮、炒、拌,每一个步骤都行云流水。在教授的手中,普通的食材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渐渐呈现出诱人的模样。

轮到我们自己操作时,面对眼前的食材,我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于是我在脑海中梳理着教授示范的步骤,一步步去做。很快,一份汤便制成。但汤色发棕,与教授绿油油的汤完全不同。我开始询问教授。原来,是我火候没掌握好。于是我开始思考火候该如何掌握。火候稍大,芦笋的鲜嫩口感便会消失,浓汤的细腻与醇厚也会大打折扣;火候过小,则无法激发出芦笋的独特风味。历经此次,我深刻体会到了火候的重要。每一次调整炉灶的温度,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时间和温度的对话,只有全神贯注,才能找到那个完美的平衡点。

法餐中的番茄蘑菇干烤面包也令我印象深刻,看似食材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味觉层次。番茄的酸甜、蘑菇的鲜香,与烤面包的酥脆和柔软相互交织,在口腔中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这种酸与甜、脆与软的交织,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场感官的盛宴,让我深刻理解了法餐对于多维感官体验构建的追求。法餐的学习,让我明白美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

二、意大利餐

结束了法餐的学习,我迎来了充满热情与活力的意大利餐课程。意大利餐以其浓郁的风味和丰富的品类闻名于世,而在众多菜品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波洛涅赛千层面(LasagnaBolognese)。

千层面的制作过程并不简单,从准备番茄肉酱、奶油白酱,到揉面、利用机器擀面、烤制面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耐心和技巧。当一层层肉酱、白酱与面皮叠加,放入烤箱中烤制时,整个厨房弥漫着诱人的香气。等待的过程中,我满心期待,想象着千层面出炉时的模样。终于,当千层面被端出烤箱,金黄的色泽、浓郁的香气,瞬间让人垂涎欲滴。切开千层面,肉酱的醇厚、白酱的香浓与面皮的柔韧完美融合,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意大利风情。意大利餐的热情与奔放,仿佛通过这一道千层面,传递到了我的心中。它让我感受到,美食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能够将不同文化中的情感与温度传递给每一个品尝者。

三、烘焙

在学习完法餐和意大利餐后,我踏入了烘焙的甜蜜世界。烘焙,就像是一场魔法,将面粉、糖、鸡蛋等简单的食材,通过精确的配比和精心的烘烤,转化为一个个造型精美、口感香甜的糕点。

课上,我们学习了巧克力口味的麦芬、玛德琳蛋糕、恰巴塔等经典点心。搅拌、打发、发酵这些步骤看似简单,但每部都有自己的讲究,且细节很大影响了成品口感。例如,有些食材搅拌需要充分搅拌,而蛋白打好后再与面糊搅拌便不能用力过猛,否则做出的蛋糕口感会僵硬。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蛋糕从烤箱中出炉,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难以言表。烘焙不仅是制作美食的过程,更是一场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专注与耐心,也体会到了用双手创造甜蜜和温暖的快乐。

四、韩餐

韩餐,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过去所追的韩剧、上海大大小小的街头的韩餐店、我们所追的idol偶像,无一不透露着中国人对于韩国文化、料理的喜欢。韩餐课里,我们学做了传统韩式主菜如:炒牛肉、紫菜包饭、海鲜饼、韩式炒蔬菜、腌泡菜。韩国甜品如:韩式糖饼、核桃糖块、五味子汤。韩餐中,最离不开的一道菜便是泡菜,泡菜是韩国饮食文化的重要象征,几乎每餐必备,被称为“国菜”。我开始询问其原因,原来韩国地处半岛,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漫长,新鲜蔬菜难以储存。为了在冬季获得足够的蔬菜供应,古代韩国人发展出腌制泡菜的方法,通过发酵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这种生存需求使得泡菜成为日常饮食的必需品,也催生了大量以白菜、萝卜、黄瓜等当季蔬菜为原料的泡菜种类。这令我想到我国西南部贵州也用同样的方式抵御寒冷与资源匮乏。我国贵州将当地蔬果毛辣果腌制,制成酸汤,解决了当地缺盐、资源匮乏的局面。美食承载着民族历史记忆,传递着民族文化。而如今的我们跨越几百公里,来到韩国,学习不同的菜肴、不同文化,多么奇妙、有意义!

五、日料

日料课上我们学习了刻花、捏寿司、处理鱼生。简单的处理却有丰富的口感。日料学习过程中,我们体悟到了日料对于食材原材料的注重、对于摆盘的精致要求。

握寿司的练习更像一场与米粒的对话。醋饭的温度要接近人体,酸碱度需精确到分毫,捏握的力度要让饭粒与食材既贴合又不失各自的形态。原来,看似简单的食物里,藏着制作者对食客的细腻关照。

两周的韩国厨房课程结束了,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在这次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感悟,继续探索美食的奥秘。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将我国各个地方的传统美食发扬并尝试与其他国家的美食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同时,我也希望通过美食,与更多的人分享这份快乐和感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美食所带来的无穷魅力。这场厨房课程之旅,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它不仅丰富了我的味蕾,更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